上一代Kodiaq RS曾以9分29秒的成績,時至今日仍是紐柏林北環最速七人座SUV,大改款馬力更強、懸吊更精湛,跑賽道肯定更快,但更讓人好奇的是Kodiaq RS在「七人座」的外觀包裹下,要如何兼顧熱血與家庭?
第二代Kodiaq RS除了專屬內外觀配備,最大重點還是引擎蓋下那具2.0升四缸渦輪引擎,265hp/40.8kgm的輸出足足比標準版2.0 TSI多了61hp/8.2kgm,更強大的動力讓零百加速僅需6.4秒完成。此外,標配2 Way阻尼可調的DCC Plus電子懸吊、減少方向盤圈數的可變齒比轉向、專屬煞車升級等配備,都讓Kodiaq RS性能定位更加完善。
引擎代號EA888 EVO4,是廣泛運用在福斯集團旗下的銘機,耐用性、改裝潛力都有很好的口碑,265hp/40.8kgm較上一代Kodiaq RS(245hp/37.8kgm)小幅成長,搭配7速濕式DSG變速箱,動力調校成熟、沒有任何脾氣需要適應。隨著駕駛模式從Eco、Comfort、Normal再到Sport,明確感到油門反應、換檔積極度一步步變得更靈敏,讓Kodiaq RS一步步從乖巧的「家用車」釋放更多熱血氣息。
比起盲目追求高轉、緊張兮兮的控制油門,我更喜歡動力從低轉逐步攀升的質感,Kodiaq RS標配動態聲浪增強系統,可以想成在排氣系統額外加裝鼓風機,伴隨引擎轉速上揚,帶來鼓動感十足的低沉聲浪,配合紮實的低轉扭力,頗有幾分V8引擎的味道。這樣的特性使然,Kodiaq RS即使在Sport模式下,變速箱也不會積極退檔,而是游刃有餘的在引擎轉速中段、動力最精華的地方遊走,與印象中性能車就該狂拉轉速有很大的不同。
DCC Plus可變阻尼是Kodaiq RS同時扮演「家用」與「熱血」的關鍵角色,2 Way阻尼可獨立調整壓縮與回彈軟硬,讓天秤的兩端能更往外側延伸。Comfort模式最軟調,適合低速、坑洞多的市區路況,同樣的設定在高速公路上甚至有些「船」感。Normal模式則均衡許多,高架伸縮縫都能一次吸收不死硬。至於Sport模式會感覺底盤突然緊緻了不少,轉向反應、側傾抑制都升級許多,相對彈跳感也就明顯了。雖然還有個人化模式可提供15段軟硬可選,但光是Comfort、Normal、Sport模式三種就足以應對多數路況。
相較動力與懸吊的分明性格,Kodiaq RS在四驅調校上則將「穩定」視為第一要務,試駕這幾天恰巧碰上中部大雨,路上積水遍佈、山路上還有大量落葉,但不論前輪怎麼轉、後輪就是能穩穩跟上,電控與四驅間的調校給予駕駛人充分信心。只不過七人座SUV的包袱就在那,開著Kodiaq RS不會讓人想征戰整條山路,卻會想在旅程中切到適合的駕駛模式,看車上人數來決定這趟旅程該怎麼移動。
Kodiaq RS具備專屬外觀設計,前氣壩加大與兩側直立導風口相連,下擾流採用車身同色烤漆,帶來更低趴的視覺感受。水箱罩、車頂行李架、後視鏡外蓋等處均採用亮黑色烤漆,性能感受拉滿。
後保桿加入蜂巢飾板,原本的隱藏式排氣管也升級為方形尾飾管,看起來、聽起來都不是好惹的。車側鈑件維持與標準版相同,僅有D柱飾板採用黑化烤漆,帶來懸浮式車頂的流暢感受。
20吋鋁圈結合五幅旋風造型與洞洞框,個人認為相當好看,配胎採用Hankook Ventus Evo SUV,是帶有性能定位的街胎,尺碼235/45R20。有趣的是胎寬與入門1.5 TSI同為235mm,單純降低扁平比減少輪胎型變,20吋鋁圈也能容納更大的煞車配置。
內裝配置全車系相同,10吋數位儀錶+13吋多媒體資訊幕,下方空調旋鈕能整合按壓、旋轉調整不同功能,此外抬頭顯示器、雙手機無線充電、環艙氛圍燈、三區恆溫等都列為標準配備,配備水準非常到位。
因應RS性能身分,內裝材質大量改用類麂皮搭配紅色縫線,飾板也換上銀色格紋飾板,性能氛圍滿點。
冷氣出風口下方的Smart Dials是少數的實體操作介面,中央旋鈕整合音量、冷氣風量、冷氣出風口位置還有駕駛模式,不過功能多也不一定便利,常常按過頭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功能,建議從螢幕中取消勾選,保留音量與駕駛模式即可,操作上會順手很多。
方向盤造型與標準版車型相同,僅加入RS字樣與紅色縫線,好在握感出色、不同駕駛模式間輕重設定也很到位,真要挑剔大概就是希望有快捷鍵,能一鍵切換不同駕駛模式了。轉向齒比因應RS身分從13.2提升至10.5,帶來更精準細膩的操作,左右轉到底約一圈就能搞定。
這套Canton音響讓人驚豔,全車13隻喇叭+一組重低音,帶來的音效與環繞感不輸豪華品牌,接送小朋友放Baby Shark還是深夜山路放頭文字D都更有沉浸感,更讓人驚喜的是這並非RS專屬配備,而是全車系標配,買1.5 TSI入門款也有!
雙前座跑車座椅就是RS車型標配了,採用真皮與Suedia類麂皮混搭,透氣孔內若隱若現採用紅色底色,搭配專屬RS刺繡,氛圍營造相當到位。雙前座都提供電動調整與三組記憶、加熱,並可選配全真皮座椅與通風功能。
後排座椅與標準版車型完全相同,僅有材質與縫線做出變化,可以前後滑移、椅背角度調整範圍也很大,搭配全景天窗所帶來的空間感不俗。
第三排只能短途乘坐,膝部空間、頭部空間都明顯不足,以我身高167入座都略感勉強,就不用說人高馬大的各位了。順帶一提,Kodaiq在後座兩側與副駕駛座均預留ISO-FIX與美規Latch安全座椅安裝,能多點載人的靈活性。
七人滿載的情況下尚有281L的行李箱,一天份的出遊物品、伴手禮採買剛剛好,座椅放倒後行李空間暴增至786~2035L,要裝甚麼大概都難不倒Kodiaq。
最後想提一下駕駛輔助部分,Skoda一直都採用下方小撥桿作為駕駛輔助開關,基本的ACC速度、車距都得透過撥桿操作,方向盤按鍵可以切換ACC模式或純定速,螢幕中又能進一步設定ACC的作動反應,相對複雜的邏輯確實需要花點時間熟悉跟調整。
Kodiaq車系駕駛輔助完善,又採用電容式方向盤,只要輕輕將手掛上方向盤即可順利感應,但ACC系統卻有個我很不習慣的地方,車輛預設會跟著左前方的車速走,一旦遇到內線慢車,Kodiaq就會跟著主動降速,直到駕駛輕點油門確認超車為止。這項設計是為了歐洲內側超車道,必須禮讓內線車往外變換,但面對台灣內側龜車就變得不是那麼好用了,車輛一多乾脆自己控制油門還更省心。
【編輯評論】
真正能熱血的七人座!Kodiaq RS的升級配備繁多,讓人感受到Skoda不只是想做出一台高輸出版本的Kodiaq,而是認真將「RS」的性能精神注入其中。改變車輛性格的電子懸吊、更精準的轉向齒比,以及轟隆作響的低沉聲浪,每一項都能喚起駕駛的玩心。這讓Kodiaq RS不只是披著運動化外觀的家用SUV,而是一台真正能兼顧實用與駕馭樂趣的All in One選擇。對於需要空間也想要性能的買家來說,Kodiaq RS的高度平衡與完整性,確實無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