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




"人行道" 指的是供行人步行的道路或區域。人行道通常位於道路的邊緣,用於行人行走,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使行人能夠遠離車輛交通。以下是有關人行道的一些重要特點:




  1. 專用區域:人行道是專門為行人而設的,通常由人行道邊緣的標線或邊界標示所界定。




  2. 行人安全:人行道旨在提供行人的安全通行,遠離車輛交通,減少交通風險。




  3. 人行道標誌:許多地方會在人行道上設置交通標誌,指示行人何時可以穿越道路,何時應停下等。




  4. 輪椅和嬰兒車通行:人行道通常也允許輪椅使用者、嬰兒車和其他行動不便的人士使用,以確保他們能夠輕鬆通行。




  5. 人行道與路邊停車格之區別:人行道是供行人步行的區域,而路邊停車格是供車輛停放的區域。在正確的情況下,車輛不應停在人行道上。




  6. 行人交通法規: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的行人交通法規,這些法規規定了行人在人行道和道路上應該遵守的規則,例如穿越道路時應該遵守交通燈號等。




行人道的存在有助於提高行人的安全,減少與車輛交通相關的事故。因此,人行道應該得到妥善使用和維護,以確保行人的安全和便利。




外國人交通死傷創新高!台灣交通地獄真無解?

外國人交通死傷創新高!台灣交通地獄真無解?

因為CNN一句「行人地獄」,交通部去年終於大動作改革,除了嚴格立法取締,也編列預算、祭出多項改善措施,希望終結交通亂象、提升行人路權!不過遺憾的是,國內道安成績不進反退,就連外國人的死傷人數也是節節攀升,台灣交通惡名,不只讓在台工作的外籍人士頭痛,要吸引觀光旅遊也是一大障礙!(原圖/警政署) 回顧2023年台灣道安數據 根據道安資訊網最新數據,2023年1~11月的交通事故案件數(A1類死亡案件+A2受傷案件),統計有36.7萬件,相比2022年同期成長了8.5%,共奪走2795條寶貴性命,且幾乎每一個年齡層、不同載具或行人的死傷人數都有增加,尤其不斷宣導的「酒駕零容忍」案件數也變多了,的確讓
編輯精選2024-02-242,512瀏覽
標線型人行道是「真有用」還是「裝飾用」!?

標線型人行道是「真有用」還是「裝飾用」!?

近年來走在台灣巷道,你是否有發現「標線型人行道」變多了,雖然綠色油漆看上去沒那美觀,但總算是能遏止違停的歪風,還給行人基本的路權,然而「常常在走」的人都知道,不少標線型人行道充滿障礙物還有各式bug,越走心越累!讓人不禁想問這樣設計合理嗎?佔用難道不會有處罰嗎?(圖/新北市政府) 什麼是「標線型人行道」? 營建署最新一版的「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有規定,由於市區道路中部分巷道因路幅狹窄、路面高低差、排水等因素,無法全面佈設實體人行道,在人車共道情形下,行人安全有疑慮,因此可考量畫設標線型人行道,以保障行人安全通行空間。不過需注意的是,標線型人行道僅可設在服務性道路,如集散道路、巷道等,
編輯精選2024-01-145,732瀏覽
臺灣道路好難走!到底騎樓可不可以停車?

臺灣道路好難走!到底騎樓可不可以停車?

臺灣是CNN認證的「行人地獄」,明明走在人行道上,卻好比電玩中的闖關遊戲,尤其騎樓充斥著各種違停,讓走路猶如障礙賽,越走心越累,心想一般人就已經感到不便了,萬一是身障者又該如何是好!讓人不禁想問國內騎樓到底有無規範?佔用會不會有處罰? 臺灣騎樓有哪些障礙? 用「跑酷」來形容臺灣騎樓誇張嗎?其實之前真有民眾拍影片嘲諷這些亂象,只見他一路上左閃右躲,接連避開住家的盆栽、店家的招牌、違停的腳踏車與機車,最後再縱身一跳翻過擋在路中央的變電箱,雖然配樂簡單輕鬆、看似苦中作樂,但也真實反映了台灣行人路權的低落與不被重視,不少網友表示「心有戚戚焉!笑著笑著就哭了出來...」。(圖/取自FB社團交通觀測站)
編輯精選2023-08-176,285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