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開車上路有沒有發現,有些車的後擋風玻璃上,會多出一支小小的雨刷,下雨時可用來刮除雨水及髒汙,以確保後向視野清晰,但在某些車款上又沒看到,難道這些車的後擋都不會髒,又或者這是得額外選配才能擁有的套件呢?
如果更仔細觀察,還能發現有後雨刷的車款大部分都是五門型式,四門車則幾乎沒有,從先天「車身結構」來看,五門車後擋與尾廂蓋相連,且近乎垂直於地面;四門車的後擋則與尾廂分開,車尾猶如凸出一截「屁股」,而這段多出來的距離,便成為左右車輛有沒有後雨刷的關鍵因素。
背後原因與「空氣力學」有關其實這是一個滿有趣的物理現象,當車輛高速行駛時,路上的氣流會被車體分割,並貼著車身四周流過,而當氣流來到車尾時,空氣會因為慣性與壓力差產生「回捲」效果,這個區域又被稱為「尾流區(Wake Region)」。
還是聽不太懂?搭配上面的影片應該會比較清楚一些,影片中小貨車後斗所裝載的保麗龍盒,因為沒有覆蓋或固定住,所以在車輛加速時因為慣性被甩離車輛,但到了空中卻被一股力量「吸」回車內,這股力量正是空氣回捲所產生的效果,而且車輛速度越快,這股吸力就會越強。這項特性已被廣泛運用在賽事運動當中,由於大部分賽車的性能表現相當,若後方車輛想超越前車,除了靠對方車手失誤外,更會利用所謂「吸尾流」的方式,關鍵要點就是緊跟在對方車尾後頭,這樣做除了可承受較小的風阻外,更是要利用前車尾回捲的空氣,來幫助自己的車輛往前「吸」,對車身輕盈且速度極快的賽車而言,這樣的吸力有時會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五門車的後擋更容易髒不過回到一般民用車上頭,先不說這樣的吸力到底能起到多少效果,至少我們平時開車上路,也不會隨時緊貼在前車屁股後面吧!然而車尾回捲的氣流,卻會把路面上的塵土給帶到車尾表面,從上圖便能得知,後擋與尾廂蓋相連的五門車,帶起的髒污所影響的範圍,將比四門車來的大。簡單來說就是五門車的後擋更容易髒,因此才需要多設置一根後雨刷,用以確保後方視野清晰。
當然啦,四門車也不是說不能裝,而是裝了效用並不大,對需要嚴格控管生產成本的車廠來說,當然是能省則省,但也有少數長年會遇到積雪、泥沙的市場,會特別為四門車型也裝上後雨刷,基本上就是看市場需求而定。
其實除了前後擋會設置雨刷外,還有些車的頭燈也會裝上小雨刷,用意同樣是為了刮除燈殼上的髒污,避免照明功能受影響,然而外露的雨刷比較容易損壞,橡膠刮條也必須時常更換,後來就多以隱藏式頭燈清洗器來取代了,想想也算是個「時代的眼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