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0條評價,0%以上用戶滿意此款車
目前台灣市場的小型跨界休旅選擇性不少,HR-V導入國產化的時機不算早,勢必也得更有料,作為Honda Taiwan今年度最具份量的車款,對於現有的產品線也有相當意義,一方面接替已停產的Civic空缺與產品線,上頭的CR-V也逐漸少了新鮮感,HR-V也正好涵蓋兩者的部分客群。 早在去年底的台北車展,Honda便在展位上秀出HR-V,當時也對其仔細端倪一番,除了緊湊的跑格外型,對於空間機能以及內裝用料都留下正面印象,而這次試駕實際開上它,除了隔音有待加強,其實也難以說出個真正缺點,1.8升動力少了新意,但與CVT變速箱之間的成熟度頗佳,要應對日常所需已相當夠用;源自Fit的底盤架構,靈巧特質依存,雖然操控的感受上,俐落程度仍不如對手CX-3,不過整體的動態水準仍屬穩健,舒適性更是完勝,更別說可媲美上級SUV的乘坐空間,對於越來越多的小家庭而言更具吸引力。 配備部份,像是電子手煞車附Auto Hold功能、Keyless與藍芽連結等已列入全車系標配,至於LED頭燈與觸控螢幕需不需要見仁見智,唯獨6氣囊僅配置於頂級款,若能比照對手Vitara一視同仁相信更具競爭力與話題性。
【最滿意的一點】車型外觀【最不滿意的一點】業務的態度【外觀】整體外觀還不錯【內飾】內裝滿現代化的【空間】空間不錯【動力】跟上一代比起來稍有落差【操控】不錯【舒適度】還可以11
甫打開車門,即可感受到一點都不寒酸的車室內涵,以70萬以下的車價,配備上算是相當完全齊全,全車系標配LED尾燈、雙前座安全氣囊、恆溫空調與VSA車身動態穩定系統等等,就算來到最頂級68.9萬的車型,還擁有中控液晶觸控螢幕與換檔撥片的配置,這些配備在國產入門小車型中算是罕見。 因偏向舒適避震器的阻尼設定,讓側傾幅度稍嫌明顯,但輪胎還是緊抓於地面,加上車頭指向不差與車尾大致上都能跟上車身動態,操控還算乖巧靈活,不論行駛任何道路,態度依舊輕鬆。 動力以1.5升NA引擎的配置,動力可輸出120hp/14.8kgm,雖看似平凡,但放置在僅有1090kg車重的Fit身上,跑起來卻是一點都不平凡,加上CVT變速箱平順的換檔節奏,一般道路行駛時加速相當靈活輕快,且轉速大多皆維持在1900rpm低轉速,有效助於經濟燃油的表性。 Fit在國內銷售量僅排行第二名,與第一名Yaris有著3倍的銷售差異量,綜觀動力、操控或配備,Fit不比第一名來的差甚至更好,如何將一輛好車繼續做有效的行銷銷售,就看原廠如何出招。
就像是先前試駕City之後的感覺,不論比帳面數據、配備、安全,或是實際駕馭的反饋,Fit的均衡表現稱得上優異,雖然在同級市場銷售上僅居次於Yaris,但翻開掛牌數量一比,兩者差距仍相當懸殊,但這也表現出自由市場的特性,有時精挑細選端出的牛肉,不見得能夠讓消費者買單。 從外觀上,Fit秉持本田造車理念,將機械最小化,以利車室空間最大化,尤其加大的前擋風玻璃面積以及與車頭線條連成一氣的A柱造型,車輛的整體輪廓可說是圓潤又帶點方正,好不好看在個人,但至少能做到耐看、順眼就好。Fit座艙提供乘客們充分的視野以及開闊性,而從前代車型沿用至今的多功能座椅變化更是實用,車身尺碼不大,但其實肚量著實不小。 1.5升i-VTEC引擎與CVT變速箱的搭配一向是此級距的主流規格,120hp/14.8kgm的動力已然夠用,重點是平順輕快之餘,能源局平均油耗也能夠繳出17.7km/L的漂亮成績。另外,在今年6月進行車系配備調整後,VSA動態穩定系統成為全車系標配,但價格除了頂規的S版本削減1萬之外,其餘兩款車型均維持相同售價,此舉也一再提升了Fit與Yaris競爭的本錢。
如果有自手排那就更好了。手排的離合器踩到都厭倦了
【最滿意的一點】安全配備夠足【最不滿意的一點】塑膠感偏重【外觀】簡潔好看 車側門板線條有點銳利但又不突兀【內飾】整體內飾配置不錯 但塑料質感偏差【空間】大~~大大大啊 小小一台但空間卻超大【動力】順暢 D檔就很順很順沒錯就是很順 退檔超車也超方便轉速一下就上來很好超車 換到手動模式吼吼只有爽可以形容啊!!!【操控】很HONDA 靈敏 底盤又穩【舒適度】空間寬敞舒適 但椅墊偏短 行路質感比較偏硬Q 軟到硬(1~10)來說的話大約是在7.5左右的感覺 硬Q硬Q的 也不會讓人感到不適喔!! 至於隔音...好像HONDA都一樣 哈哈哈~~
親身試駕過後,就國產小型房車而言,不論動力表現、配備以及舒適性,甚至是空間部分也十分出色,City的表現已然接近中型級距,但相對的,58.9~66.9萬元的價格設定也稍高於其餘同級對手,目前除了得面對戰力提升後的Toyota Vios及新加入的Luxgen S3,未來在10代Civic引進前的空窗期,City勢必得肩負品牌中、小型房車產品的銷售重任,就現有的產品力來說,立足同級市場仍有不俗競爭力,此外,City的C/P值也已上探中型房車入門價格帶,不失為一項優質選擇。
撇開各車廠的行銷策略不說,Honda City在銷售市場上排行第二名,可說是貨真價實,在一般國產入門房車看不到的配備,City可說是應有盡有,多項主動安全配備與內裝高質感的科技化,在駕駛上更增添不少樂趣,一打開車門的驚喜感,唯有去親自體驗過才能知道City的好料之處。
最喜歡就是Accord的外觀 時尚動感 特別是輪圈輪輻 看起來非常動感 前排駕駛空間很充足 很高1.70cm的我比較吸魂將座椅調到最高,頭部還有三指之距 座椅寬度也不錯 60公斤像我這樣的身材坐在裏面會顯得略寬 雖然空間對於個人而言是比較滿意 但是尾箱空間稍微感覺利用率不是很理想 因為不規整 而且若後座放一個安全座椅 坐兩個中等體形的成年人 舒適度在1~2個小時還能接受 長時間會受不了 操控方面 方向盤不大不小 稍微比Toyota 要小些 對於女性朋友完全可以輕鬆掌握 轉彎的時候基本一圈半就過去了 沒有大車的感覺 比A6L要輕鬆些 購買時 價格優惠幅度不大 也帶說是廠家不讓大幅度的優惠?不過也感謝業代很敬業的完成流程 也送了很多實在的東西 也足以了!
外觀: 本次試駕為小改款的頂配車型,外觀針對重點部分進行調整,包含鍍鉻水箱護罩、金屬車門把手,並多了電動後視鏡與霧燈,亦可加價選購更具個性化的Modilo空力套件。 內裝: 頂級款內裝新增一組觸控式音響系統,內建導航、藍芽介面、智慧手機連結、高畫質影像撥放等功能。更令人讚賞的是VTi以上的車型全面標配6具安全氣囊,主動安全配備則新增車身動態穩定系統、方向盤動態修正輔助、斜坡起步輔助功能,以60萬級距而言算是相當強悍的升級動作。 動力: 同樣配置1.5升i-VTEC自然進氣引擎,最大馬力為120匹,扭力峰值為14.8公斤米,變速系統為G-Design Shift CVT無段變速箱,加速表現出乎意料的暢快,即便滿載四位成人,順暢的加速力道並不會因小排氣量而削減,反而轉速越高越能感受到這具引擎所帶來的活力,這種調性比較適合喜歡帶點衝勁的年輕族群。 操控: 新增的VSC車身穩定系統在高速入彎時確實發揮了作用,發生些許側滑狀態時電腦會降低引擎出力並分配四輪的煞車力道,搭配動態方向盤輔助功能可減少前驅車轉向不足的情況,以便將車身調整回正確路線,唯一小缺點就是為了強化操控性,偏硬的懸吊設定使後座顯得過於彈跳。
總共0條評價,0%以上用戶滿意此款車
2016-10-19 試車
目前台灣市場的小型跨界休旅選擇性不少,HR-V導入國產化的時機不算早,勢必也得更有料,作為Honda Taiwan今年度最具份量的車款,對於現有的產品線也有相當意義,一方面接替已停產的Civic空缺與產品線,上頭的CR-V也逐漸少了新鮮感,HR-V也正好涵蓋兩者的部分客群。
早在去年底的台北車展,Honda便在展位上秀出HR-V,當時也對其仔細端倪一番,除了緊湊的跑格外型,對於空間機能以及內裝用料都留下正面印象,而這次試駕實際開上它,除了隔音有待加強,其實也難以說出個真正缺點,1.8升動力少了新意,但與CVT變速箱之間的成熟度頗佳,要應對日常所需已相當夠用;源自Fit的底盤架構,靈巧特質依存,雖然操控的感受上,俐落程度仍不如對手CX-3,不過整體的動態水準仍屬穩健,舒適性更是完勝,更別說可媲美上級SUV的乘坐空間,對於越來越多的小家庭而言更具吸引力。
配備部份,像是電子手煞車附Auto Hold功能、Keyless與藍芽連結等已列入全車系標配,至於LED頭燈與觸控螢幕需不需要見仁見智,唯獨6氣囊僅配置於頂級款,若能比照對手Vitara一視同仁相信更具競爭力與話題性。
2016-09-02 看車
【最滿意的一點】車型外觀
【最不滿意的一點】業務的態度
【外觀】整體外觀還不錯
【內飾】內裝滿現代化的
【空間】空間不錯
【動力】跟上一代比起來稍有落差
【操控】不錯
【舒適度】還可以11
2016-08-26 試車
甫打開車門,即可感受到一點都不寒酸的車室內涵,以70萬以下的車價,配備上算是相當完全齊全,全車系標配LED尾燈、雙前座安全氣囊、恆溫空調與VSA車身動態穩定系統等等,就算來到最頂級68.9萬的車型,還擁有中控液晶觸控螢幕與換檔撥片的配置,這些配備在國產入門小車型中算是罕見。
因偏向舒適避震器的阻尼設定,讓側傾幅度稍嫌明顯,但輪胎還是緊抓於地面,加上車頭指向不差與車尾大致上都能跟上車身動態,操控還算乖巧靈活,不論行駛任何道路,態度依舊輕鬆。
動力以1.5升NA引擎的配置,動力可輸出120hp/14.8kgm,雖看似平凡,但放置在僅有1090kg車重的Fit身上,跑起來卻是一點都不平凡,加上CVT變速箱平順的換檔節奏,一般道路行駛時加速相當靈活輕快,且轉速大多皆維持在1900rpm低轉速,有效助於經濟燃油的表性。
Fit在國內銷售量僅排行第二名,與第一名Yaris有著3倍的銷售差異量,綜觀動力、操控或配備,Fit不比第一名來的差甚至更好,如何將一輛好車繼續做有效的行銷銷售,就看原廠如何出招。
2016-08-26 試車
就像是先前試駕City之後的感覺,不論比帳面數據、配備、安全,或是實際駕馭的反饋,Fit的均衡表現稱得上優異,雖然在同級市場銷售上僅居次於Yaris,但翻開掛牌數量一比,兩者差距仍相當懸殊,但這也表現出自由市場的特性,有時精挑細選端出的牛肉,不見得能夠讓消費者買單。
從外觀上,Fit秉持本田造車理念,將機械最小化,以利車室空間最大化,尤其加大的前擋風玻璃面積以及與車頭線條連成一氣的A柱造型,車輛的整體輪廓可說是圓潤又帶點方正,好不好看在個人,但至少能做到耐看、順眼就好。Fit座艙提供乘客們充分的視野以及開闊性,而從前代車型沿用至今的多功能座椅變化更是實用,車身尺碼不大,但其實肚量著實不小。
1.5升i-VTEC引擎與CVT變速箱的搭配一向是此級距的主流規格,120hp/14.8kgm的動力已然夠用,重點是平順輕快之餘,能源局平均油耗也能夠繳出17.7km/L的漂亮成績。另外,在今年6月進行車系配備調整後,VSA動態穩定系統成為全車系標配,但價格除了頂規的S版本削減1萬之外,其餘兩款車型均維持相同售價,此舉也一再提升了Fit與Yaris競爭的本錢。
2016-08-04 看車
如果有自手排那就更好了。
手排的離合器踩到都厭倦了
2016-06-01 試車
【最滿意的一點】安全配備夠足
【最不滿意的一點】塑膠感偏重
【外觀】簡潔好看 車側門板線條有點銳利但又不突兀
【內飾】整體內飾配置不錯 但塑料質感偏差
【空間】大~~大大大啊 小小一台但空間卻超大
【動力】順暢 D檔就很順很順沒錯就是很順 退檔超車也超方便轉速一下就上來很好超車 換到手動模式吼吼只有爽可以形容啊!!!
【操控】很HONDA 靈敏 底盤又穩
【舒適度】空間寬敞舒適 但椅墊偏短 行路質感比較偏硬Q 軟到硬(1~10)來說的話大約是在7.5左右的感覺
硬Q硬Q的 也不會讓人感到不適喔!! 至於隔音...好像HONDA都一樣 哈哈哈~~
2016-05-06 試車
親身試駕過後,就國產小型房車而言,不論動力表現、配備以及舒適性,甚至是空間部分也十分出色,City的表現已然接近中型級距,但相對的,58.9~66.9萬元的價格設定也稍高於其餘同級對手,目前除了得面對戰力提升後的Toyota Vios及新加入的Luxgen S3,未來在10代Civic引進前的空窗期,City勢必得肩負品牌中、小型房車產品的銷售重任,就現有的產品力來說,立足同級市場仍有不俗競爭力,此外,City的C/P值也已上探中型房車入門價格帶,不失為一項優質選擇。
2016-05-06 看車
撇開各車廠的行銷策略不說,Honda City在銷售市場上排行第二名,可說是貨真價實,在一般國產入門房車看不到的配備,City可說是應有盡有,多項主動安全配備與內裝高質感的科技化,在駕駛上更增添不少樂趣,一打開車門的驚喜感,唯有去親自體驗過才能知道City的好料之處。
2016-04-15 看車
最喜歡就是Accord的外觀 時尚動感 特別是輪圈輪輻 看起來非常動感
前排駕駛空間很充足 很高1.70cm的我比較吸魂將座椅調到最高,頭部還有三指之距 座椅寬度也不錯 60公斤像我這樣的身材坐在裏面會顯得略寬
雖然空間對於個人而言是比較滿意 但是尾箱空間稍微感覺利用率不是很理想 因為不規整
而且若後座放一個安全座椅 坐兩個中等體形的成年人 舒適度在1~2個小時還能接受 長時間會受不了
操控方面 方向盤不大不小 稍微比Toyota 要小些 對於女性朋友完全可以輕鬆掌握 轉彎的時候基本一圈半就過去了 沒有大車的感覺 比A6L要輕鬆些
購買時 價格優惠幅度不大 也帶說是廠家不讓大幅度的優惠?不過也感謝業代很敬業的完成流程 也送了很多實在的東西 也足以了!
2016-03-30 試車
外觀:
本次試駕為小改款的頂配車型,外觀針對重點部分進行調整,包含鍍鉻水箱護罩、金屬車門把手,並多了電動後視鏡與霧燈,亦可加價選購更具個性化的Modilo空力套件。
內裝:
頂級款內裝新增一組觸控式音響系統,內建導航、藍芽介面、智慧手機連結、高畫質影像撥放等功能。更令人讚賞的是VTi以上的車型全面標配6具安全氣囊,主動安全配備則新增車身動態穩定系統、方向盤動態修正輔助、斜坡起步輔助功能,以60萬級距而言算是相當強悍的升級動作。
動力:
同樣配置1.5升i-VTEC自然進氣引擎,最大馬力為120匹,扭力峰值為14.8公斤米,變速系統為G-Design Shift CVT無段變速箱,加速表現出乎意料的暢快,即便滿載四位成人,順暢的加速力道並不會因小排氣量而削減,反而轉速越高越能感受到這具引擎所帶來的活力,這種調性比較適合喜歡帶點衝勁的年輕族群。
操控:
新增的VSC車身穩定系統在高速入彎時確實發揮了作用,發生些許側滑狀態時電腦會降低引擎出力並分配四輪的煞車力道,搭配動態方向盤輔助功能可減少前驅車轉向不足的情況,以便將車身調整回正確路線,唯一小缺點就是為了強化操控性,偏硬的懸吊設定使後座顯得過於彈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