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消費者從車商手中買到的都是新車,但汽車作為大量製造的商品,從生產、運輸到交付,中間有太多環節可能出狀況,若是在領牌後才發現瑕疵,想要換車難度便大大增加。因此驗車最主要目的,就是在領牌前確認自己的新車功能正常、內外觀沒有瑕疵,算是消費者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
「領牌前」驗車才有意義一旦領牌,在監理資料中這台車便算過戶完成,即使還沒正式交車,這台車就已經「跟定你了」,後續才發現車輛有問題想要換車基本上不太可能,車商只能用修復或保固方式處理,除非車況差到啟動檸檬車條款,才有機會更換新車,過程勞心勞力不說,通常還會搞得一肚子氣。
為了避免這些麻煩,只要買的車不是配額稀少或受訂生產,業務通常會願意配合「領牌前驗車」,一旦車輛有狀況,在領牌前都有機會換車。但由於這不在標準購車流程內,屬於業務私下所提供的服務,因此記得要註記在購車合約中,並寫明先驗車再領牌,對消費者自身才有保障。
驗車流程怎麼做?因為車輛尚未領牌、仍屬於車商的財產,驗車時通常買家得前往車商的倉庫或整備中心,現場業務會告知眼前的其中一輛車「預計」將配發給你,就可以針對該車的外觀、內裝仔細檢查,通常也能發動引擎、確認車內配備一切正常。不過要試開或上路行駛就不太可能了,畢竟車輛尚未領牌,且是車商還要販售的商品,做些靜態的檢查其實也就足夠了。
Step 1.確認膠套、膠膜完整新車出廠為了保護內裝、外觀,都會套上塑膠套或者披覆膠膜,可以初步觀察膠套的完整性,座椅椅套完整、車內容易刮傷的地方都有完整膠膜,基本就能確認這台車沒有被當作展示車使用,一切都是出廠的原始狀態。
Step 2.檢查車輛外觀由於車輛經過運輸與存放,外觀有些保護膜或塵土都是正常的,只能針對能看得見的烤漆、輪圈進行檢查,確認沒有大面積的瑕疵即可,一些髒污或漆面小傷痕可以另外備註,請業務後續交車整備時額外處理。
Step 3.觀察鈑件組裝外觀大致沒問題,下一步就可以針對鈑件縫隙進行檢查,觀察車輛板金間隙是否左右對稱,確認組裝公差是否正常。引擎蓋、車門、行李箱也都可以打開,確認固定螺絲是否沒掉漆,一旦螺絲有掉漆就代表該處在出廠後有被拆卸過,可以請業務提出合理解釋或換車。
Step 4.確認內裝狀況內裝部分可以針對門板、儀錶台、座椅等處檢查是否有刮傷,另外也要確認組裝是否正確,沒有零件鬆脫、卡扣未固定等狀況,筆者聽過比較誇張的是交車後才發現內門板顏色不一致,將黑色與深咖啡色裝錯的案例,在驗車時就能事先發現。
Step 5.發動引擎、確認車內配備經過業務同意後可以發動引擎,確認是否有異常燈號出現,同時也檢查內外燈光、操作多媒體系統並核對配備是否正確,當然,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有些膠膜或保護套影響操作,記得先詢問業務可否移除,取得同意後才能操作,畢竟嚴格意義上目前這輛車還是屬於車商財產,務必給予應有的尊重。
Step 6.紀錄車身號碼假如驗車過程中都沒有發現問題,對眼前的新車很滿意,記得將該車的車身號碼記錄下來並備註至購車合約上,這是為了確保後續領牌就是眼前這輛車,不會因車商調度問題而被掉包。接下來就可以將證件交給業務進行領牌,約定愉快的交車日期啦,順利的話兩三天內這輛車就會正式登記在車主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