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們體驗過Giulia Intensa,讓第一次碰Alfa Romeo的我,腦袋立刻留下深刻印象,即便10年沒改款,確實在內外設計、多媒體、科技輔助等面向看得出年代感,但直到上路後才知道,這車精華在於動力、底盤協調性高,讓人一開就上癮,如今試駕對象換到Sprint入門版,各項用車體驗、操駕玩性會因此打了折扣嗎?
讓我們先從編成談起,Giulia在國內一共提供三種車型。Sprint與Intensa皆為2.0升四缸渦輪動力,前者是入門款,也是本次試駕主角,後者多了專屬內外套件、電子懸吊,主打個性化;至於身披「四葉草」的Quadrifoglion,搭載源自法拉利的2.9升V6雙渦輪汽油引擎,自然就是性能擔當。
雖然已經將近10年沒改款,但老實說光是路上的「回頭率」,就足以證明Giulia設計歷久彌新,即便以現在的審美觀來看,仍舊是美車一台。當然,這就得歸功於Alfa Romeo品牌設計語彙有夠強烈,倒三角形水箱護罩、三葉形LED頭燈、側掛牌照、愛快紅車漆等等都有夠獨到,讓人過目難忘!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現在濫大街的橫貫尾燈、尾飾管已經審美疲勞,那一定會喜歡Giulia這種純粹的設計。尾燈採用倒三角形輪廓,搭配短俏小鴨尾、後下擾流,還有那大口徑的「真.排氣尾管」畫龍點睛,即使Sprint只是車系入門,也是夠殺氣騰騰。
Sprint版配備18吋渦輪狀鋁圈、造型簡單,不若Intensa五環琉金那樣有張力,尺吋也小了一吋,視覺上少了點火候。配胎為225/45R18固特異Eagle F1 Asymmetric 6跑胎,搭配Brembo前4後單活塞卡鉗,無論輪胎或煞車規格都夠高,一整天體驗下來,既能開得快又穩,滾動噪音也抑制的很有水準!
在追求數位化的現代,取而代之的是大螢幕,就連傳統物理按鍵也能省則省,乍看下很科技,但實際上好不好用,挺考驗車廠的UI設計功力。必須說,進入車內,你可以很明顯感受到Giulia的「年代感」,然而簡單的線條、駕駛者導向的座艙,按鍵多但一目瞭然,觸手可及很好操作,使用上直觀、也很得心應手。
排檔桿後方陳列行車模式、多媒體、音量調節等3組旋鈕,老實說,好久沒看到「這麼滿」的中船布局。位置設計上有考量就手度,轉盤大小不同好辨別,上頭還有立體紋路,增加觸摸回饋感受、以利盲操作,雖然老派但很實在。
三輻式真皮方向盤,除了整合引擎啟閉鈕、加大換檔撥片,很有賽車氛圍外,其盤徑粗細適中很好握,握持處還用上摩擦係數高的透氣皮革,不僅造型更加貼合手部,轉打時手感也很棒,真的好愛!
跟同級對手比,這具12.3吋全數位儀錶功能一般,不支援全地圖導航,切換行車模式時也沒有華麗的轉場,但一整天相處下來,老實說也沒太多抱怨,因為它的排版簡單,看得很舒服,資訊判讀很輕鬆。
中央螢幕8.8吋,以現在標準來看,算是有點偏小,加上觸控反應稍慢+簡體中文介面,多少也影響了使用上的體驗,功能當然也跟不上同級,沒有AR導航、語音助理等新科技,值得肯定的是橫向捲軸的畫面編排,便於快速瀏覽,要找什麼資訊都很方便。
小尷尬的是,8.8吋螢幕已經不大了,沒想到倒車顯影只用了一半,且畫質略嫌普通,幸好影像變形量低,還有標線輔助,不至於不堪用,但以這個價位來說有點小扣分。
手機無線充電板設在扶手前緣,採斜下擺放設計,空間利用恰恰好,不過喬了幾次,發現需完全擺對位置、貼平才能感應充電,內部深度「一拜」,若是手機殼太厚,可能就會卡卡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pple CarPlay與Andorid Auto需透過扶手內的插槽才能連線,中控台下面的只是一般充電孔。
無論是Sprint或Intensa版本,都是配備同造型的運動化真皮座椅,差異僅有後者多了紅色車縫線點綴。必須說這張椅子真的挺好坐的,不僅泡棉軟硬適中,兩側包覆也是恰到好處,日常通勤可以輕鬆坐,假日跑山拚輸贏也能把你「攬緊緊」,而且雙前座12向電調、3組記憶、手動延伸腿托一應俱全,想要調整到最適坐姿不是難事。
之前看身高158cm的女同事示範,就覺得 Giulia後座空間不大,如今自己(172cm成年男性)也來體驗,入座後確實感覺膝部少了餘裕,然後頂上空間也不像Intensa有全景天窗而覺得有些壓迫,好在後座椅墊夠長,可以完全貼合大腿,椅背角度也得宜,長途乘坐下來並不易疲憊。

| 車款 |
Alfa Romeo Giulia Sprint |
BMW 318i | M.Benz C 180 |
| 價格 | 218.9萬 | 219萬 | 224萬 |
| 動力配置 | 2.0升渦輪 | 2.0升渦輪 |
2.0升渦輪+48V輕油電 |
| 變速箱 | 8速手自排 | 8速手自排 | 9速手自排 |
| 傳動系統 | 四輪驅動 | 後輪驅動 | 後輪驅動 |
| 最大輸出 | 280hp/40.8kgm | 156hp/25.5kgm |
170+23hp/25.5kgm |
| 0~100km/h | 5.2秒 | 8.6秒 | 8.6秒 |
Giulia無論入門或中階,皆搭載2.0升四缸渦輪+8速手自排+Q4四驅系統,最大輸出也一樣是280hp/40.8kgm,並沒有大小眼,原廠公布加速破百可於5.2秒達陣,對比同級如賓士C-Class、BMW 3系列等入門動力,數據表現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動力大歸大,但體驗下來會發現,行車模式性格鮮明,確保都會通勤或激烈操駕時,都能適得其所。一般日常模式順順開,會維持低轉速來巡航,起步有些溫和,但急加速、超車等情境下,變速箱退檔也夠積極,動力釋放夠即時;當然,真要體驗這車能耐,直接切到運動模式就對了,此時車輛會「判若兩車」,引擎轉速預先拉高,維持在2000rpm以上最大扭力的甜蜜點,起步帶勁,提速過程暢快,動力充足卻又氣定神閒的姿態,實在讓人喜愛,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聲浪不夠熱情,可惜!
市區通勤可能還好,但場景轉到山道,會明顯感受方向盤輔助力道,比起其他德系車款似乎較為輕盈,即使速度加快後,改善也有限,以一輛訴求駕控的車款而言,這樣設定讓人有些疑惑。不過幾趟山路開下來,我發現我錯了,原來輕盈與精準可以並存,Giulia那種「轉哪打哪」的轉向手感十分靈敏,方向盤一打、車頭隨即跟進,駕駛能很清楚掌握車輛行進方向,無論低速或高速過彎都乾淨俐落,沒有模糊地帶!
相比動力,我認為Giulia底盤調校才是精髓所在。雖然不像Intensa配有電子懸吊,可依需求調整阻尼軟硬,但其實Sprint版底盤也是運動化路線,懸吊紮實有韌性,能將路面資訊清晰傳遞給駕駛人,且車身擺動時的側頃幾乎難以察覺,配上精準的指向性,入彎煞車、方向盤轉動到出彎補油一氣呵成,車輛的一舉一動很好掌握,即使是連續山路悠遊,懸吊依舊沉穩貼地,給予駕駛人十足信心!
雖然標配Q4四驅系統,但設計邏輯仍是後驅,原廠強調只有在起步或打滑時,才會將動力分配到前軸,絕大多數情況下維持100%後驅。驅車上路,實際經過電控展演出來的特質,後軸靈活但不躁動,即便彎中刻意加重油門驅策,仍是足夠安定。
【編輯評論】
底盤極限高 入門款樂趣不減!
我想用「超乎期待」,來總結我對Giulia Sprint的評價再適合不過。雖然是車系入門,但動力可沒閹割,280hp+四驅給好給滿,5.2秒加速破百也是高標,要知道這數據對標雙B要到300萬級的C300或330i,而它只賣你不到220萬,性價比極高,更重要的是這組底盤極限高,縱使相比Intensa少了電子懸吊,但俐落殺彎信心十足,可玩性不讓人失望,如果你在找一輛有個性的跑房車,Giulia Sprint絕對值得一看,口袋不深的玩家一點也不會屈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