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拿到鎖匙,便急著進入車內、按下啟動鍵,「轟」的一聲,B58引擎點燃瞬間的聲勢不小,有點超乎預期,雖然隱約覺得有音響模擬的輔助,但無論如何,氣勢真的有做到,接著空催幾下油門,車尾傳來內燃放炮聲,沒很大聲,不過難以忽略,總之,初見X3 M50 xDrive已有好印象,M的氣勢、六缸該有的聲量,都沒被法規扼殺!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銘機代表,若說現今最受推崇的六缸引擎,B58絕對佔有一席,這具引擎大概是在M340i問世後達到顛峰,尤其在M3 Touring問世前,M340i Touring滿足了性能旅行車的寶馬玩家,接著與Z4有血緣關係的Supra,廣大的玩車族群,持續堆積B58人氣,X3 M50 xDrive的B58具
8速Steptronic變速箱具備彈射起步功能,但畢竟是液壓自排,執行彈射起步的轉速無法太高,約2500rpm,左腳得踩緊煞車踏板,起跑瞬間雖然沒有強力接合的震撼,但推力還是很大,1~3檔的換檔動作都相當犀利,三趟測試都很輕鬆的跑出4.63秒,動力系統穩定且成熟!備48V輕油電,最大輸出381hp/55.1kgm之餘,另外再提供18hp馬力,0~100km/h加速原廠數據4.6秒,夠快了!
雖然M50動力是X3目前最強版本,但畢竟在M家族的設定下,X3 M50未把性能表現擺第一位,應該說,需要在性能與日常舒適取得平衡,且可能稍微偏向日常使用多一點點,因此雖然有無法忽視的排氣聲浪,但未達驚天動地,而良好的車室隔音、細膩的換檔品質,還有高質感的行路性,性能化的身分,並不影響日常使用,這樣的設定,對多數人而言有著強大魅力,因為是大家所愛的動靜皆宜!
M款跑車電子懸吊、M差速器和煞車套件是X3 M50底盤配備重點,不過這批試駕車懸吊並非電子式,也就是阻尼無法調整,與正式市售不同,有點可惜;這組懸吊設定當然還是比xDrive20來得更運動化,多數狀況下,應付將近四百匹馬力沒問題,除非是已經瀕臨輪胎側向抓地力界限,路面又突然起伏凹陷,才會讓懸吊處於極端狀態,讓人需要更握緊方向盤。
剛說到輪胎抓地力界限,這大概是X3 M50唯一可惜地方,輪胎尺碼為前255/45R20、後285/45R20,雖然比一般X3寬大許多,但配胎居然是馬牌EcoContact6 Q,EcoContact6強調節能、低滾動,而Q則是後來新追加版本,強調有更低的滾動噪音,側向抓地力不是這條胎的強項,只要稍微快一點點入彎,就會發出抗議聲,明顯影響X3 M50操控能耐,但其實現場有些X3 M50是配置P Zero跑胎,兩條輪胎差距不小,希望下次有機會能試駕具備電子懸吊,並採用P Zero的X3 M50!
X3 M50前保桿造型與20 M Sport相同,差別在水箱護罩細節設計,M50為橫柵線條,外框黑化,但都具備飾光功能,夜晚辨識度極高。雙肋造型的後視鏡是X3 M50專屬配置,這是從E36 M3開始出現的設計,一路延續演變至今,成為M家族的外觀特色;另外M50也將玻璃車頂列為標配,也是辨識身分的一個小地方。
後保桿主輪廓也與20 M Sport一樣,但下擾流就完全不同了,主要為了容納口徑頗大的四出排氣管,也因為如此,提升許多性能氣勢,加上確實具備聲浪,且也有些微內燃聲,在路上很難被錯認身分。
平底的三幅方向盤造型、握感沒話說,下方肋幅甚至鏤空設計,很有金屬工藝感,而上方中央的定位環是X3 M50獨有設計,此設計源自賽場,激烈操駕下,能協助駕駛快速判斷方向盤轉動方位,而用在市售車上,多是為了營造賽車氛圍。另外,方向盤後面的換檔撥片,面積明顯比20 M Sport來得大,有助於激烈操駕時的換檔動作。
12.3吋儀錶、14.9吋當然都是標配,儀錶顯示多了M字樣,一般模式下,轉速錶是顯示動力輸出百分比,運動模式才會變成引擎轉速,而除了顯示模式可變換之外,中央資訊也能依個人習慣調整。
跑車座椅款式也與20 M Sport相同,不過肩部、頭枕改用麂皮鋪陳,帶來更多的性能感受,而兩側包覆可充氣調整,還有通風功能,質感、乘坐性幾乎沒得挑剔!
後座材質同樣在頭枕、椅背上緣以麂皮包覆,而標配玻璃車頂,明顯為全黑色調的車室帶來開闊感。
【編輯評論】
幾乎一切完美的性能SUV既然是SUV,空間機能、乘坐性必須高標演出,這部分,全新世代的X3車系自然做的很好;X3 M50配備水準已是滿配,如果你上汎德官網打造一台X3 M50,你會發現,除了車色、鋁圈款式、座椅材質之外,幾乎沒什麼讓你加價選配,車價383萬元,就是大滿配的設定;至於性能,六缸渦輪引擎無論是出力、運轉品質、聲浪,也都難以讓人挑剔,唯一可惜就是試駕車屬認證規格,少了標配的電子懸吊,但最讓人感到遺憾的,還是輪胎為節能訴求的馬牌EcoContact6 Q,就是這個地方,讓X3 M50無法100%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