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田在今日針對媒體舉辦NSX預賞,NSX在去年底台北新車大展上就已與大家見面,車輛本身結構設計、動力規格等各項資訊,隨便搜尋一下絕對跑出密密麻麻資訊,所以這回預賞會,我們文章重點不放在帳面數據規格的介紹,來聊聊市場面吧!別只用品牌論價值
NSX在美國的新車起始價為15.6萬美元,能選配的項目主要是碳纖維外觀/內裝/引擎室飾板/車頂、碳纖維陶瓷剎車、內裝豪華配件等,全配達到20萬美元,確實不便宜,尤其美國Honda為了NSX特別在俄亥俄州建構專屬工廠,NSX對美國市場而言等於是「國產車」,有助於提升價格優勢。
在台灣,NSX接單價為1280萬元,雖然詳細規配尚未公布,但確定國內導入的擁有陶瓷剎車系統,外觀、內裝與引擎室也均加入碳纖維飾版,基本上可謂大全配版本。1280萬元身價完全進入Ferrari、Lamborghini、McLaren三個純種超跑品牌,旗下入門中置引擎車款的價格帶,甚至McLaren因想擴大市場,基礎入門的540C價格更壓在千萬之內,報價為988萬元起,540hp馬力也沒比NSX的581hp遜色太多,多數人大概很難想到,同樣是中置引擎純種跑車,McLaren比Honda便宜三百萬!就算是高一階的570S,同樣有著一百萬價差優勢,入門後驅小牛Huracan LP580-2也微幅便宜二十餘萬。同時NSX的預算再加一百萬,就可以入主488 GTB,除了有躍馬光環,馬力從NSX的581hp暴增為670hp,大概是一匹馬力只賣你一萬元,不接受這筆交易的人應該屈指可數!不過別罵台灣本田定價有問題,NSX在對岸開價330萬元人民幣,488 GTB則338萬人民幣起跳,相較起來,台灣顯然便宜一點點。
若單用價格來討論NSX價值,無論本田自行研發的這套Hybrid動力有多厲害,電子四驅系統有多聰明犀利,最終仍只會獲得一個C/P值偏低的結論,但就算NSX價格壓在千萬內,999萬元開賣,你覺得又會多賣幾輛?說穿了,這是品牌價值的問題,若NSX開價與GT-R相同的六百萬級距,市場反應絕對熱絡,等配額等到2018年應該也很正常!
品牌價值的問題會出現在絕大多數價格帶與品牌,此次「千萬本田」絕對不是單一事件,相信NSX之後在日本開賣同樣也會有個驚人價格,日本人不可能不知道會招來「賣太貴」的評論,但仍執意要做,因為這車動力系統的科技性極高,3.5升雙渦輪引擎、三馬達Hybrid系統、九速雙離合器變速箱傲視同級歐系超跑,這樣的動力架構可是與Porsche 918 Spyder相同,並由Honda獨自一手開發,1280萬元你可以選擇買到一間車廠的所有先驅技術,或是購入高端品牌的入門力作,兩者的享受截然不同,這樣的C/P值論調,是不是比單純的價格論來得有深度一些?
玩遍牛馬的層峰才是NSX鎖定客層
從國外專業媒體對於NSX的評論來看,NSX性能表現在水準之上是肯定的,但沒有超越牛與馬或是其他同級歐系對手也是事實,不過在科技性上,不可否認NSX絕對是Hyper Car等級,Hybrid動力已經不算稀奇,但其四驅架構部分,前輪是以兩具馬達獨立驅動,可以視動態循跡調整動力輸出,也就是主動分配差速器的概念,這樣的系統配置與918 Spyder相同,夠高科技了吧!從機械結構上來看,NSX可惜的地方大概就是全車為鋁合金製作,車架沒採用碳纖維單體結構,難免有些可惜,在超跑世界是這樣,有些主流東西能為提升多少性能是其次,但氣勢與規格很重要,或許也就因為少了碳纖維單體車艙減輕些重量,加上三具馬達油電系統的重量絕對不輕,因此讓NSX車重突破1.7噸,Huracan LP580-2與488 GTB都未超過1.4噸,較重的R8 V10 Plus也控制在1.6噸內,顯然NSX確實負擔較大,或許因此削減了一點性能威力。二代NSX開發計畫在2007年就已公開,八年後才開花結果,在這段時間裡,歐洲超跑性能快速躍進,以Ferrari為例子,2007年是F430時代,當時馬力490hp,兩年後458 Italia登場並將馬力推向570hp,若事後來看,NSX開發時程確實有些長,多少會有錯過超跑界趨勢之感,這部分在Lexus LFA身上更是明顯,好在NSX仍搭上Hybrid超跑的潮流,成為東瀛第一人,光是這點,就足以讓本田迷魂牽夢縈!
相信你心中仍有「到底誰會花1280萬元買本田」的疑問,答案其實很簡單,會買的人絕對是行家,且是玩過牛馬、車庫停滿各式高端車款的行家,最大問題不是錢,能讓高深玩家玩的開心才是關鍵,進而認同Honda造車技術,這也是NSX誕生最大使命,NSX壓根沒想在銷量上與歐系對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