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l有望回歸台灣市場,成為近來國內車市的話題消息,畢竟距離品牌上次在台灣賣車,已經是2012年的事了!導致市場上年輕一輩的消費者,可能對這個「圓環閃電」的廠徽感到陌生,何不趁回歸之際好好重新認識認識?
Opel的過去
建廠於1862年,Opel至今已有160年歷史,命名取自創辦人Adam Opel的姓氏。不過,原廠最初並非一開始就從造車起家,而是一家縫紉機製造商,後來才轉型生產自行車,直至創辦人逝世並交由第二代接手經營後,Opel於1898年才開始量產汽車。
1920年代初,Opel成為第一家引進了流水線生產模式的德國車廠,提高量產效率也降低生產成本,並擁有更充足的產能來應付當年汽車普及化的大量需求,幫助Opel在1928年成為德國最具規模且出口量最大的車廠,在當地市佔率達37.5%。
看上其品牌規模和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美國通用(GM)集團於隔年起陸續買下Opel所有股份,並在1931年成為GM集團旗下第一個位於歐洲的全資子公司,直至2017年才轉售當時握有Citroen及Peugeot等品牌的PSA集團。
不過,就在Opel「入籍」不久,PSA集團於2021年初宣布與FCA集團整併,並共同合組Stellantis集團,成為規模僅次於VW、Toyota及Renault-Nissan-Mitsubishi聯盟的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而Opel也順勢成為Stellatis旗下一員。
Opel在台灣
Opel在台灣的發展,最早可回朔至80年代,當年在GM集團複式代理策略下,由新高汽車和德產汽車雙雙取得代理權,導入了初代Vectra及Omega等車款,但受到彼此削價競爭和台裝配備的品質問題等因素影響銷量和品牌形象,後來轉由國產汽車獨家代理。
國產汽車代理期間,除了進口Opel車款,也由於國產汽車握有車輛生產設備及資格,將Astra和Vectra兩車系國產化。此外,同年代的小型掀背Corsa車系,更憑著「德國小巨星」的口號,在當年台灣市場風靡一時。
然而,因錯誤的投資策略和高層挪用資金等問題,國產汽車於90年代末宣告破產,GM遂將Opel在台經營權收回自有,但此後也不再有「國產Opel」推出過,GM並在2003年與裕隆共同成立裕隆通用來經營國內市場。
不過,隨經營策略轉變,GM集團於2005年初撤資台灣,爾後也由於Opel在國內市場表現長期未見起色,裕隆通用在2012年宣布結束Opel國內新車銷售業務,因而在今年傳出Master Win集團取得代理權之前,品牌在台灣出現長達10年的空窗期。
Opel的產品
10年不見,加上消費者偏好改變,Opel的產品陣容變了不少,縮編了轎車車系,但也推出多款SUV車型可選。
品牌轎車僅存Corsa、Astra和Insignia三車系,前兩者在新東家的安排下,分別成為Peugeot 208和308的雙生車型。圖中尺碼最大的Insignia,由於發表時間在PSA集團收購之前,是目前唯一仍由GM生產的Opel車系。順帶一提,Astra和Insignia均有供應旅行車型可選。
SUV則推出Crossland、Granland和Mokka等車系,分別作為Peugoet初代2008、3008和新世代2008的孿生款,其中Mokka更衍生出上圖純電版Mokka-e。
再者,同集團的Citroen Berlingo和Peugeot Traveller也都有掛名Opel的姊妹車型,並分別命名為Combo和Zafira。
那台灣又預計導入哪些車款?雖說新任總代理尚未公布相關資訊,但推測優先導入時下流行的SUV車款應會是較保險的做法,其中又因Crossland接近產品世代尾聲,市場上以小跨界Mokka和剛小改款的中型休旅Grandland呼聲最高。
但相信很多資深車迷,還是比較期待看到新Astra和Corsa吧?畢竟當年兩車系可是走過Opel在國內最輝煌的90年代。然而當今轎車市場已不若以往熱絡,加上Corsa預期將在不久後小改更新,部分報導推測就算有導入規劃,恐怕也得等2024年以後了。
Opel的未來
隨汽車產業步步向電動車邁進,Opel的未來發展當然也不為例外。其實,Opel現售陣容中,除了Corsa、Mokka和上述MPV車系外,品牌旗下各款輕型商用廂型貨車也皆有純電版本販售中。
至於去年剛發表大改款的Astra車系,已將PHEV油電車型納入首批販售編成中,而純電版本Astra-e則規劃於明年追加入陣。不僅於此,官方也預告將重新帶回1988年停產至今的Manta車系,並搭載純電動力推出。
今年適逢Opel建廠160週年,原廠年初也公布了未來發展規劃,預告2024年以後,旗下所有車系皆會包含油電或純電車型,並針對歐洲乘用車市場,計畫自2028年起僅販售純電動力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