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不只是跨界而已 Audi Q2 35 TFSI Sport
阿基拉
阿基拉最有態度的車評
3.8萬瀏覽/2017-08-04
概覽:
備受矚目的Audi Q2終於要在台灣上市了,面對著已然盤據市場的競爭對手們,Audi Q2究竟有沒有勝出的機會呢?

隨著人們對於汽車的需求愈來愈廣,汽車也正以百花齊放的姿態出現在世人眼前,而其中熱度最夯、全新車款最多的無非就是熱度始終不墜的小型跨界休旅級距。而今Audi也正式推出了旗下體型最小的跨界休旅車型Q2,這是一款將客層鎖定在年輕化族群的產品,而落在139萬至154萬之間的預接單價也確實在國內進口車市場裡造成了一股不小的震撼。

既然要談小型休旅,那勢必也得將Q2的競爭對手們找出來才行,首先最主要的對手無非就是M-Benz GLA車系與BMW X1車系了,但其172萬起的門檻我想實在不是一般年輕人負擔的起。再來就是Mini Countryman車系,不過其售價亦是高達161萬起,如果不是超級有愛,願意花這錢的人實在不多。另外還有Infiniti Q30車系也是這級距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而其價格正是139萬起。

在動力配置方面,雖然原廠有1.0 TFSI、1.4 TFSI以及2.0 TFSI/TDI等多種動力設定,但目前第一波主打1.4 TFSI動力(150hp/25.5kgm),搭載了quattro四輪傳動系統的2.0 TFSI/TDI車型正在最後評估階段。這次我們試駕的是Q2 35 TFSI Sport版本車型,胎圈則是選配(215/50 R18)。在Q2上面,原則上是以三門A3短軸版本的MQB底盤作為基礎,並透過加寬輪距與長行程懸吊的設計來建構出Q2的基本底盤設定。

Q2的車身尺碼為4191x1794x1508mm,軸距設定為2601mm,空車重1280kg,比較特別的是Q2的前後輪距寬度達到了1547/1541mm的水準,主要是為了強化操控所做的設定。從外觀上來看,大面積的C柱是Q2的重要視覺焦點,也使得Q2的整體視覺效果有如掀背車款般流暢。

這具1.4 TFSI引擎的動力數據為馬力150hp/5000~6000rpm、扭力25.5kgm/1500~3500rpm、0~100km/h 8.5秒,所搭配的變速系統則為七速的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不過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這具引擎所搭載的CoD主動式汽缸管理系統絕對是一大亮點,在低負載的情況下會自動切換為兩缸運轉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燃油經濟性的表現。

另外在Q2的底盤結構上,有些人認為其麥花臣/扭力樑的架構顯得不夠高級,的確在傳統思維上後軸多連桿的設計可以在乘坐舒適性上有著更好的表現,但這牽涉到Q2的定位與設計取向。這車本來體型就不大,造型又要流線導致空間必須取捨,若在有限空間下採用多連桿後懸而犧牲掉了後座、行李廂空間乃至駕駛樂趣,這會是你想要的嗎?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還是比較能夠接受操控樂趣與空間機能兼顧的設定。

內裝整體的設計部分雖然稱不上多豪華舒適,但Audi固有的精緻化還是可以在Q2身上找到,至於在配備等級方面,因為這次Q2選擇了跟保時捷一樣的選配策略,讓大家可以依照自身需求來調整也不錯。

而近來在AUDI車系上主打的Audi virtual cockpit全數位虛擬座艙系統在目前的Q2上也是列為選配項目,關於這點對於Q2來說算是比較可惜,因為Q2上標配的這套MMI系統並不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所以在導航需求方面就容易令人陷入兩難的局面。但如果不侷限於車用導航的話,直接買個手機架倒也是實用方便的選擇。

而在媒體訊源方面,可支援藍芽、USB跟SDXC,有著不錯的便利性。

鞍座部分主要配置了MMI系統與電子駐煞車等控制介面,只是自從AUDI將音量控制改在距離較遠的鞍座右上角之後,每次使用時總是覺得不夠直覺,確實需要一些時間適應。

後座的乘坐間部分則是比想像中來得寬敞一些,以自身身高173公分的體型乘坐於後座,也不會有過於侷促之感,只是因為Q2的軸距較短,即使懸吊行程較一般車種更長,但在遭遇坑洞時,後軸的彈跳感抑制還是無法跟大車比擬,這是選擇Q2之前必須先有的認知。

礙於車格設定,Q2的行李廂空間確實不大,標準容積為405公升,後座打平後則為1050公升。

這次試駕,最令我有感的無非就是Q2在操控方面的強悍實力了,Q2上面採用了可變式轉向齒比的設計,過去這樣的設定多是運用在性能車種上,目的則是為了讓駕駛者用更小的方向盤轉向幅度來達成同樣的前輪轉向角度,因此就算在多彎的北宜公路上,雙手也可全程握在方向盤的最佳戰鬥位置,可說是完全操控取向的設定。而在一般市區道路上駕駛時則會明顯感到車頭敏銳許多,需要一些時間適應。

加寬的輪距給了Q2更好的彎中穩定性,而EDL電子前後軸差速鎖定器則是讓Q2在操控靈活度與轉向精準度方面更上一層樓。開過Go-Kart的人應該都知道,雖然Go-Kart本身的抓地性與過彎極限都很高,但是因為沒有任何輔助系統,一旦超過抓地力極限,瞬間爆發而來的失控很容易讓人措手不及。

但在Q2上面卻是融合了高抓地性、高靈活度與高容錯率等諸多特點,用正統的賽車開法來駕駛,精準的走線對於Q2來說完全不是問題。玩樂一點的開法,可以將Q2以較高的速度丟進彎道,這時電子差速鎖定系統仍會讓車輛保有高度的穩定性與可控性,甚至在開始滑移的狀態下還保有修改路線的可能性,無論是選擇現狀還是追擊,Q2總是能夠像手腳的延伸一樣隨心所欲,這真的超乎了我對Q2原本的想像範圍!

只是Q2的底盤雖然很強,1.4 TFSI的動力算夠用,也有雙離合器變速箱確保動力輸出的順暢度,但不得不說,對於真正硬派的人,這具1.4 TSFI引擎的渦輪遲滯確實有點令人不滿,若要在出彎時進行全力衝刺,必須要在到達彎頂點前就加足油門,否則動力反應不夠即時,難以獲得一氣呵成的暢快。

【編輯評論】
即使後起,卻更全面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適合買Q2呢?依照原廠的策略,首要當然就是年輕化取向的族群,但我會將之解讀為思想年輕化而非單指年齡上的,另外對於設計有所堅持的人、中階主管與追求操駕樂趣等族群,我認為也都在Q2的狩獵範圍之內。選車基本上還是看需求,只要需求對了,那又何必有所侷限呢?

看完評測還猶豫?心動不如行動,用購車菜單,一鍵比對全台車主成交價!>>立即了解<<

好文章,鼓勵一下
對我幫助不大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0
文中車款

文章標籤

Audi
Q2
相關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