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與進口的跨界之爭
Crosver跨界休旅在車壇上已流行了幾年,但隨著HR-V國產化登場,此話題又被掀起,其實Crossover跨界算是一個通稱,只要不按傳統車型設計、將不同領域的特質融合成新物種,都可以稱為Crossover。HR-V強調是將都會型SUV加入更多運動氣息,成為介於SUV與掀背車之間的產品,而這樣的訴求,正好與Mazda CX-3不謀而合,其實這樣的說法有點顛倒,因為HR-V日規版在2013年底便已問世,而CX-3則在兩年後才問世,並於去年底正式引進,而問世比較早的HR-V,則到今年10月才國產化與國人見面,因此實際上CX-3產品世代其實較為新穎。
CX-3原先僅導入單一配備等級,但提供兩種動力系統,分別為2.0升汽油與1.5升柴油,後者排氣量雖較小,但在原廠動力線規劃下,定位是略高於2.0汽油的,兩者售價分別為88.9、99.8萬元,而或許是為了迎接HR-V國產化進行卡位戰,七月中旬追加低階配備的2.0汽油尊貴型(77.9萬元),此價格算是直搗國產車市場,HR-V定價74.9、78.9與84.9萬元是最好證明,既然車型定位、價格完全直接對上,HR-V與CX-3來場同場較勁自然是免不了!
動力
除了數據 變速箱與調校是關鍵
國產HR-V採用代號R18Z的1.8升L4 SOHC引擎,具備自家招牌的i-VTEC技術,最大輸出為143hp/6500rpm、17.5kgm/4300rpm,搭配的CVT變速箱在VTi等級以上附有模擬7速手自排功能,至於能源局公佈的平均油耗則是14.5km/L,能源效率歸為2級。對比2.0升汽油的CX-3 Sky-G,採用14.0:1高壓縮比設定的2.0升L4 DOHC引擎,可輸出156hp/6000rpm、20.8kgm/2800rpm的最大動力,搭配6速手自排變速箱,平均油耗則是1級的16.3km/L。兩者的帳面數據以各自的排氣量而言,均屬該有的水準表現,並分別在稅賦與節能性兩項互有千秋。
HR-V
溫柔平順的潛力9秒台開著HR-V在市區相當快意,1.8升NA+CVT變速箱的組合,在D擋下,感受溫順、漸進,不必花太多時間習慣,雖然最大動力的湧現時機偏向於高轉速,也感覺不到太多個性,但對於一輛小型的家庭用車而言,想要多少就踩多少,易於掌控的調性,除了駕駛能開得輕鬆自在,只要不重踩拉轉,後座的小朋友或長輩也能享有更多的安定感,這樣的設定算是十分恰當,只要在法定限速下順順開,HR-V的表現稱職、合理,CVT無段變速的先天特性多半是如此,少了傳統變速箱換檔的銜接動作,自然能夠帶來輕柔、線性的行駛體驗,不過各有利弊,在超車等需要即時動力的情況,排入S檔,相同的油門開度,引擎轉速也高一些,但要較飽滿的力道輸出,還是得要在4000rpm之後才能顯現,相對的,從引擎室傳來的運轉噪音也等比增加,對於行車質感也有所影響。至於P-Box實測的部份,我們先前在HR-V深度解析-動力篇中,在0~100km/h加速項目曾測得9.99秒的好成績,而這回因與CX-3同場比較,勢必也需在攜同條件下重新測試,最終得到10.01秒@157.16km/h的結果,與先前僅有非常些微的差距,雖然並未再次擠進9秒台,但對於HR-V的能耐也大致底定。
CX-3
符合跑旅之名的汽油動力進口身份的CX-3,目前導入的車系編成分別有兩款2.0升汽油,以及一款1.5升柴油共三種車型,而這次找來的CX-3 Sky-G車型,採用缸內直噴與SKYACTIV技術的2.0升自然進氣引擎,搭配6速手自排變速箱,雖然沒有渦輪加持,但從起步到加速至所需的速度,過程輕快、一氣呵成,2800rpm便能提供的20.8kgm最大扭力,比起HR-V的17.5kgm/4300rpm,力道來得更多、更早,加上6速手自排的運作頗為積極且線性,要在都會代步行駛,一樣令人輕鬆愉快,此外,汽油款的CX-3均提供Sport Mode換檔模式,透過變速箱進退檔的時機的不同,以及將引擎轉速維持在較高的區間,較直接的動力反應,除了提供急加速或超車等需求,而這時的引擎聲浪雖然也不小,但不若HR-V因CVT變速箱而帶給人聲嘶力竭的感受,CX-3則有傳統變速箱的換檔落差,先不論誰的實際傳輸效率高,至少後者給予的性能氛圍算是到位,合乎登場時打出的「跨界跑旅」口號。經P-Box實測,CX-3 Sky-G的0~100km/h加速的最佳成績為9.00秒@149.55m,與HR-V比起來,從起步衝刺的動作便更迅速、直接,最後結果快了約1秒,一如預期,表現可圈可點,但僅些微之差便可進入8秒台境界,稍嫌可惜。
操控
舒適與好動各有擅長
HR-V與CX-3之間的底盤特性不盡相同,但兩者依然存在幾個共通點,除了同樣為非獨立式的後懸吊設計,也均是從自家的小車底盤延伸而來,HR-V之於Fit,CX-3則源自Mazda 2,至於車身尺碼,HR-V(4294x1772x1605mm,軸距:2610mm)的各方面都較CX-3(4275x1765x1535mm,軸距:2570mm)略多一些,也直接影響到車內的坐姿和空間表現,而車重則算是相當,HR-V S(1273kg)、CX-3 Sky-G(1285kg)。
HR-V
靈活、舒適的縮小版SUVHR-V的底盤設定大致偏向家庭用車的舒適訴求,懸吊柔韌、轉向手感適中,緊湊的身形也迎合現代人在都會穿梭時的靈活性,而在國內的一般道路上,首當其衝的就是坑洞處理的表現,關於這點,HR-V顯然比相同底盤的Fit來得出色,並非能夠媲美上頭的CR-V,而是指震動抑制、傳進車室內的衝擊感以及車身回穩的速度,除了高速時的風切聲與輪胎滾動噪音仍有精進空間,以小車標準來看,已屬良好水準,只要順順開,相信車上乘客不會有太多怨言。至於出遊時常碰上的山路,正好發揮HR-V這類跨界SUV所具備的On-Road特質,享有優於傳統房車的視野與空間,但操控卻比高重心的SUV來的靈活,轉向的精準度與彎中動態保有本田向來的水準,加上HR-V採用尺碼215/55R17的Dunlop Sp Sport Maxx 050配胎,以國產車的配置來說等級頗高,具有正面加分效果,速度與路線控制得宜,能讓駕駛開得開心、坐的滿意。
CX-3
像是大一號的運動掀背開著CX-3,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轉向的俐落性與運動化的懸吊設定,尤其是從HR-V移駕到CX-3後更是明顯,這並非全盤否認HR-V的表現,只是新世代的Mazda車款所強調的「人馬一體」,在這輛「加高版掀背」同樣受用。一樣是在市區中行經坑洞,對於碎震處理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但要是面對落差較大的破碎路面,坐在前頭並不會讓你覺得差HR-V太多,但若是後座乘客,小車常令人詬病的過度彈跳以及直接的衝擊感就容易顯現,但是到了蜿蜒山道中,CX-3也更能一展身手,想當然不到犀利刁鑽的級別,但至少車輛動態的受控性與穩定度,能帶給駕駛相當的信賴感,後軸並不因非獨立懸吊設計而有太大影響,貼地性仍是理想,整體而言,CX-3可以說是輛偶爾能來點駕馭樂趣的個性小車。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當地在日前已公佈小改款CX-3,最大亮點便是搭載在小改款Mazda 3身上頗受我們好評的GVC系統,令人好奇會幫CX-3加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