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ula E科技加持 第三方鑑定能耐
Michelin對於賽事的參與層面相當深,包含WRC、LeMans、Moto GP、Formula E、多項統規賽以及過去的F1,道理就類似Ferrari、Mclaren這類頂尖跑車廠,在投入大筆經費得到宣傳效果的同時,也能藉由從中得到的各項數據與技術Know-how,經過改良而落實於一般市售產品。至於Pilot Sport 4移植電動方程式賽車胎的原因,除了得應對電動賽車的瞬間高扭力,主要因為Formula E必須使用全天候胎,且包括練習賽、排位賽與正規賽,都是在封閉街道舉辦,每站最多只能使用三套輪胎,要做為開市售產品的依據,也更有參考價值。
為了證明Pilot Sport 4並非自我誇大產品性能,米其林原廠特別委託第三方單位TUV SUD產品驗證公司進行與同級競品間的測試,主要針對225/45R17與225/40R18兩項主要規格,條件為各品牌輪胎均於歐洲經銷商購得,並在相同的測試場地進行100~0km/h煞停測試。根據原廠公佈的結果,Pilot Sport 4在乾燥路面的平均成績為33.48m,平均較對手少了0.48~1.64m,至於在溼地則是25.54m,平均最多較對手少了2.88m,證實Pilot Sport 4在乾、濕路面的良好抓地力表現。
對手鎖定CSC5與P Zero 雙關卡實際體驗
第一輪以配置Pilot Sport 4的車輛開始,在四圈的繞行過程中,在盡量維持同樣的方向盤轉動幅度下,貼近椎筒進行逆時鐘繞轉,就算稍微時速超過最初設定的40km/h,甚至達到50km/h,車輛仍能保持不錯的循跡性,而既然在安全封閉的場地內,我也在最後一圈時,刻意嘗試大腳油門來讓轉向不足的情況出現,但實際上浮現的推頭程度並沒有心中預想來得明顯,高安定性讓人在溼地中過彎能夠深具信心。至於換到同級競品時,在幾乎相同的速度與駕駛方式下,40km/h以前的感受其實沒有太大差異,要同樣到後半段將出彎加速點提前時,排水性表現的落差也開始浮現,推頭狀況較為明顯,車輛也開始偏離既有的行駛路線。
做為測試車輛各有SLK200與SLK350,兩種車型各有兩輛,但裝載不同的輪胎進行比較測試,我們分配到的則是SLK350。其實在短短不到完整一圈的體驗,便要說出Pilot Sport 4與Pirelli P Zero之間的細微差異並不容易,尤其是前半段的乾燥路面,兩者的表現可說在伯仲之間,都能有穩定的抓地力與受控的輪胎變形程度,這也是主辦單位將重點擺在後半段濕地煞停測試的主因之一,除了要凸顯Pilot Sport 4在濕滑路面上的表現,另方面有了D-Box儀器的數據佐證,更能客觀比較與同級產品間的優劣差異。而根據結果,Pilot Sport 4的80~0km/h平均煞停成績為26.01m,Pirelli P Zero則是27.63m,帳面數據看來相差不多,但在緊急狀況下,有時短短的1、2m便能左右是否會發生事故以及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