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曾經擁有過一部白金點火的Mini 1.0,留下無限回憶。正因為擁有過,所以每當試駕新世代Mini時,無論哪一種版本,我都會從頭開始說起,好讓大家明白箇中來龍去脈,為何Mini如此迷人。
每款Mini都有故事,因而賦予Mini與眾不同的基因。即使現在的新車越來越商業化,共用資源的手法讓人感到乏味,Mini仍然能創造精彩。全新Mini Clubman並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從最初的原點開始。
特殊的六門掀背
Mini是一個美麗的誤會,1950年代,蘇伊士運河突然關閉,導致產自中東的原油必需繞遠路才能運往世界各地,運輸成本激增,油價水漲船高,首當其衝的正是汽車銷售數量。要如何化解這場危機?當時的英國汽車公司BMC找來天才設計師Alec Issigonis,他在1959年推出一款超級小車,運用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甚至像打檔機車一樣,讓引擎與變速箱共用潤滑油,無所不用其極壓縮機械空間,好讓乘坐空間極大化,這就是名震江湖的Mini。
石油危機過去了,Mini卻沒有功成身退,反而成為行銷全世界的長青樹。這套前驅底盤更產生衍生多款車型,其中,發表於1969年的Mini Clubman Estate是功不可沒的特殊車款,當時Mini Clubman Estate採用加長車廂,後方設有兩扇對開尾門,前方車門則維持左右雙門設計,這款加長版旅行車證實Mini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懂得Crossover造車策略,一套底盤行遍天下,Mini堪稱翹楚。
成為BMW集團一份子之後,新世代Mini也追隨以往的策略,陸續推出Mini Cooper/Cooper S、Mini Cabrio、Mini Clubman、Mini Countryman等衍生車種。訴求實用與空間的Mini Clubman,最早出現於2005年法蘭克福車展的旅行車概念車款,到了2007年再正式發表Mini Clubman。
二代Mini Cluman採用極為特殊的五扇車門設計,駕駛側維持單門設計,副手座則採用對開式車門,此設計在早先Mazda RX-8便可見到,在B柱與C柱之間追加一扇小小的後門,能大幅增加乘客進出車室的寬度,至於車尾則承襲初代Mini Clubman Estate的對開設計,坦白說若從使用角度來看,一扇上掀式比起左右獨立外掀較有便利優勢,但經典設計豈是能被輕易取代,相信絕被Clubman吸引的人,絕大多數都著迷後尾門設計。
2014年法蘭克福車展,Mini Clubman概念車讓世人看見嶄新面貌,代號F54的第二代Mini Clubman車門數量加碼變成六扇車門,可以見得BMW全力發展的世代UKL模組化底盤可塑性極高,可以容許更多的車型設計、可以容許更長的軸距,才能順利塞進六扇車門,一套多用,堪稱Crossover的絕佳範例。
<Mini Cooper S Clubman主要規格>
●引擎形式:2.0升L4 汽油渦輪
●最大馬力:192hp/1250~4600rpm
●最大扭力:28.6kgm/5000rpm
●變速箱形式:八速手自排
●驅動形式:前輪驅動
●懸吊結構:前麥花臣、後多連桿
●0~100km/h加速:7.1秒(原廠數據)
●極速:228km/h
●車身尺碼:4253mm x 1800mm x 1441mm
●軸距:2670mm
●車重:1390kg
●輪胎尺寸:225/40R18
●車價:185萬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