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BMW M135 還是鋼砲最對味
小鍾
小鍾17年試車經歷熱愛飄移
932瀏覽/
概覽:
在各種休旅車當道的現今,路上掀背車能見度逐漸降低,若持續下去,鋼砲發展被抑制是可以預期的,必須珍惜可以盡情體驗三百匹+四驅的M135!

數十年來,鋼砲在車壇上佔有一席位置,以各種掀背車作為基礎,各種強化後,展現以小搏大的精神,而掀背車本來就是各廠主流產品,延伸發展性能款,成本絕對比重新開發一台跑車便宜,而對於車迷而言,能有一台兼顧日常實用的性能車,多棒啊!回朔鋼砲歷史,一代Golf GTI可稱作小鋼炮始祖,原本拿來日常使用的國民前驅掀背車,沒想到稍微強化後,展現出的樂趣那樣迷人,所謂平民性能,讓Golg GTI MK1一炮而紅。接著好長一段時間,歐洲、日本車廠各種FF鋼砲拚的你死我活,直到第一代Audi S3問世,把鋼砲推進四驅領域,原因很簡單,馬力戰爭下,凸顯FF底盤承受動力有限,加入四驅系統就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加大馬力,就這樣,馬力一路衝上四百匹,身形也一直變壯,小鋼砲變成超級鋼砲!但超級鋼砲沒有持續向五百匹發展,因為四缸要榨出五百匹(Audi的五缸也一樣),如果沒有加入馬達,如此高性能的純內燃機,應該無法符合環保法規,但加入電氣化,成本提升之餘,中小型車身可能也難規劃機械擺放,而真正的關鍵,我覺得是休旅車風潮,影響鋼砲的基礎-掀背車發展,加上電動車浪潮,我就不提Tesla了,但當174.99萬的Volvo EX30 Twin Motor Performance,0~100km/h加速只要3.6秒時,鋼砲到底還能靠什麼吸引人?因此可以發現,鋼砲的馬力戰和緩了下來,近年鋼砲新車的馬力多在三百匹上下徘徊,並且慢慢朝電氣化邁進,甚至開始有純電鋼砲,好在大改款M135只有車名被電氣化,取消了代表汽油動力的i,三百匹的心臟沒有受到48V輕油電的「荼毒」!當大家在說,現行M2、M3、M4將是最終純油M Car,我相信,M135也應該是BMW最後一台純油鋼砲!M135引擎與上一代同為代號B48的2.0升渦輪,不具備48V輕油電,最大輸出300hp/40.8kgm,比上一代微降一點,相信是因為環保法規所致,當然了,如果加入48V輕油電,隨便都能獲得小馬達的一、二十匹馬力輔助,但相信很多性能迷都跟我一樣,慶幸沒有48V輕油電系統,理由很簡單,電動車大舉問世後,馬力已經不值錢,反而純粹的燃油設定顯得珍貴!M135原廠0~100km/h數據是4.9秒,我們實測跑出幾乎一樣的4.97秒,7速雙離合器變速箱有彈射起步功能,但轉速不高,3500rpm左右,鬆開煞車踏板後,離合器接合力道和緩,沒有四驅車激射而出的畫面,倒是1換2檔結合力道頗為直接,體感刺激算高,至於聽覺,雖然原廠有刻意營造鬆油門後的內燃放炮聲響,但其實也交錯著模擬聲浪,在真假之間不斷遊走,說真的,我不太喜歡,但在環保規範下,模擬聲浪似乎是目前唯一解....中控台中央10.7吋螢幕採用OS9系統,有個「車輛地形檢視」功能,會展示xDrive前後動力分配,多數情況下,你會看到前輪獲得的動力較多,至多是前後平均,畢竟M135是前驅架構,別期待會有什麼後軸動力較多,來個華麗甩尾畫面,雖然如此,但出彎時,前軸左右動力分配不同,內側較少、外側較多,這是差速器的功勞,避免內側輪空轉流失動力,也增強出彎反應。至於車尾動態,基本上就是一路跟著車頭,穩定性與積極度之間的分寸拿捏剛剛好,不過可感受到避震器回彈感較直接,猜想會影響後座乘坐性。M135輪胎規格是235/40R19,19吋的氣勢驚人,輪胎則是固特異F1,等級沒話說,但也許是235mm還不夠寬大,很容易將輪胎逼至極限,底盤明明還很穩,有點可惜。黑色橫柵水箱護罩、黑底頭燈、黑色雙肋造型後視鏡,都是M135專屬的車頭扮相,再加上19吋鋁圈與紅色四活塞卡鉗,非常容易辨識出M135的身分。周圍有大面積亮黑下擾流的四支90mm排氣尾管,帶來相當高漲的性能氛圍,過往四出排氣管只有在M Car上可見到,但現在所謂一軍、二軍界線被淡化,對於創造高銷量是有絕對幫助。方向盤上的紅色定位環,設計源自拉力賽場,激烈轉動方向盤的情況下,定位環可以協助駕駛快速判斷方向盤轉向方位,市售車上則以營造性能氣息為首重。副駕駛前方儀錶台有M招牌三色縫線,細節頗為精緻。Sport Boost衝刺功能可以說是新世代BMW標配功能,長按退檔撥片後,變速箱會退至當下最低檔位,動力輸出也會最敏捷,讓車輛處於備戰衝刺狀態。在S檔下,才能常駐手排模式,而所有新世代BMW都一樣,停車就直接按下手煞車鍵就會進入P檔,另外可以發現手煞車周圍無Auto Hold,實際上是具備此功能的,啟用是等紅燈時大力踩一下煞車,就會喚醒Auto Hold,之後每一次等紅燈就會自行啟動,若要解除Auto Hold,就等紅燈時再大腳踩一下煞車踏板。M跑車座椅為透氣皮革、麂皮搭配,鏤空處的M字夜晚會發光,而腰部可以充氣調整包覆性,加上多向電調與記憶功能,很難挑出有什麼不足之處。

【編輯評論】
輪胎升級 一切完美每回試車結束,我都會試著找出對我而言的最大遺憾,甚至是缺點,而我想了一輪,真正可惜的,就屬輪胎側向抓地力不夠「黏」,在南化水庫周圍奔馳,很容易觸發輪胎極限,抑制了M135底盤實力,但持續壓榨輪胎之下,車身動態仍相當受控,尤其車頭反應,透過方向盤,你可以很清楚知道前輪狀況,進而調整油門深淺,人車溝通明確,還好輪胎升級是小事,稱不上缺點,小小遺憾罷了。扣除這點,M135其他都好!

 

看完評測還猶豫?心動不如行動,用購車菜單,一鍵比對全台車主成交價!>>立即了解<<

好文章,鼓勵一下
對我幫助不大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0
文中車款

文章標籤

BMW
M135
相關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