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Kia EV6比Model 3合胃口?傳統車廠比3C廠更懂造電車?
邱翔
邱翔車與生活,如你如我
1.7萬瀏覽/
概覽:
很多人認為,當傳統車廠加入戰局後,Tesla的優勢就會變淡,但真的是這樣嗎?這次找來傳統油車品牌Kia電車新作EV6,對上Model 3,比一比誰造的電車更出色?

很多人覺得Tesla3C廠,造車工藝不被認同,但數字會說話,其銷量與市值節節攀升,成為引領電動車風潮的指標!而在台灣,Model 3是最熱銷的電動車,今年上半年掛牌4552輛,擠進暢銷車排名Top 10,實力驚人。然而Tesla該擔心的是,近年來大舉進攻的傳統車廠,其長年累積的「Know how」是否更懂得造電車?還是新創公司出身的Tesla能抓緊消費者的胃。

這次的主角是Kia EV6 GT-Line,嚴格來說Tesla的對手應該是Model Y,但該車遲遲未能登台,因此由Model 3 Long Range出戰,兩車尺碼差距並不算大,價格也相仿,並同樣採雙馬達、四驅設定,算是旗鼓相當,這次除了超級測試例行項目外,也加入了充電實測,行駛成本與充電數據,在耗能測試會有更詳盡的解說。

必須說明的是,上述表格均以台灣官網公布的為準,Tesla並沒有公布馬力輸出,但參考自能源局的送測結果,Model 3 Long Range具備346hp最大馬力,電池容量同樣未提供,不過據了解,21年式已換搭82kWh版本,WLTC測試標準下,最大續航里程自580km提升至614km,22年式續航力再小幅提升至619km,受到全球通膨的影響,今年售價已經連四漲,本次測試的LR版本漲幅就超過15萬,相當驚人。

外觀望去,兩車呈現截然不同風格,EV6線條立體鮮明,尤其車尾翹臀更是讓人過目難忘,搭配GT-Line的運動包裝,吸睛度明顯高於對手,如同羽翼般的複眼式頭燈、序列式方向燈及貫穿式尾燈的組合,燈光效果十分絢麗,GT-Line版本標配IFS矩陣式頭燈,照明效果出色,支援時速20km/h以上開啟遠光燈自動遮蔽,高速時光型也會向前集中。

EV6充電孔位於車尾右側,採DC直流CCS1搭配AC交流J1772接口,是目前台灣電動車最普遍的設定,另外同時提供V2L車外電器電源分享功能,可向外部設備供電,而頂規GT Line車型在車室內也配有110V電源插座,可以想像成車輛就是一個大型行動電源,出外遊玩時用電器相當方便。

EV6 GT-Line標配20吋鋁圈,雙色刀刃造型頗有設計感,配胎為255/45R20的Continental PremiumContact 6,是一款兼具舒適、操控與耐磨的胎款。

Model 3線條簡約,轎跑般的身形,搭配無窗框車門、隱藏式車門把手、玻璃車頂等設計,視覺上特色不少,用手機或卡片上/解鎖的方式,也給人十足科技感,但或許是Model 3上市也好幾年,再加上都會區能見度頗高,儼然是新一代「制服車」,兩車一比自然就沒對手吸睛,照明部分採用反射式全LED頭燈組,照明效果與廣度無可挑剔,但功能上並不具備主動光型遮蔽,實用性不比對手。

Model 3充電孔設置在車尾左側,自2021年7月開始,台灣所導入的Tesla車款將充電孔由原本的自家專用TPC,全面改換CCS2規格,由於原廠並沒有附轉接頭,如要使用目前台灣主流的J1772交流充電得要另外自行購買。

Model 3 Long Range標配19吋鋁圈,造型中規中矩,與同場對手相比就顯得沒那麼有特色,配胎為235/40R19的Hankook Ventus S1 evo3,屬於該品牌頂級性能街胎。

EV6車艙其實沒有大破大立,多處設計仍可見油車的影子,彎月形的儀錶臺上聳立兩具12.3吋曲面螢幕,空調介面則獨立於中控台上,並保留傳統旋鈕排檔及啟動鍵,使用上更加直覺;GT-Line版本採用雙色內裝、黑色頂篷、麂皮座椅、平底式方向盤等,提點運動氣息,內裝用料上觸摸質感細緻、飾板上的紋路也有新意,甫以64色氣氛燈,高級感的營造比對手高竿

兩具12.3吋曲面螢幕畫質清晰、各司其職,數位儀錶可依駕駛模式改變顯示風格,多媒體系統畫面編排簡單,但缺乏中文化,閱讀上有些吃力,支援有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連接,方向盤上保留實體按鍵,盤幅左側為駕駛輔助系統介面,使用上與一般油車無異,此外,EV6配備有動能回收撥片,提供6種等級的煞車動能回收力道,不像Model 3得從螢幕中調整,使用上便利許多。

Model 3內裝走極簡風,沒有傳統儀錶臺,前方一片開闊,所有操作皆由中控台15吋觸控螢幕負責,再者Model 3也沒有啟動按鍵,當你感應解鎖後,車輛就處於Ready狀態,踩下煞車即可準備行駛,使用習慣上與傳統配置差異頗大,內裝雖然都以軟質塑料與皮質為主,但顏色過於單調不夠有層次。

15吋螢幕就像一塊大平板,層層堆疊的介面有些繁雜,但好處是全中文化有利閱讀,方向盤、後視鏡調整都得自螢幕點選,再搭配方向盤左側滾輪進行微調;排檔桿整合於方向機柱上,同時也是ACC的啟動鍵,右側的滾輪則用來調整車速及車距,多數操作與傳統車廠不同,需花時間熟悉。

兩車都有完善的駕駛輔助系統,全速域ACC可支援極速不一,但以台灣的用車環境不成問題,明顯差別為Model 3停車再開長達5分鐘,塞車時會更有餘裕,如果預算足夠,現在也開放加價11.1萬選配EAP增強型駕駛輔助,換來自動變換車道、自動停車、召喚等進階功能,科技感滿檔;至於EV6的優勢則是第二個等級以上,即標配自動停車輔助,還能透過車鑰匙遙控車輛前進、後退,相當便利。

畢竟一個是轎車、一個是休旅身形,後行李廂兩車各有所長,Model 3在座椅未倒平的狀態下,便有105.3cm的深度可用,能兼顧載人及運貨時的需求;EV6則贏在廂內高度多了15.2cm,且座椅放倒後縱深更好、平整性更佳,當有需要直立擺放行李、盆栽等狀況時,使用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兩車都標配電動尾門,不過EV6具備貼身感應開啟功能,攜帶車鑰匙靠近尾門時,便會自動開啟,貼心度加分不少;單就數據來看,Model 3行李廂開口更大、離地高度較低,上下行李時會更輕鬆。Model 3在後行李廂底板下層還多出另一個不小的置物空間,EV6只有頂多能擺下行李廂帳板與一些零碎雜物的淺層空間,在同樣是前後雙馬達的配置下,確實佩服Model 3在空間規劃能有如此表現。

與其說是前行李廂,倒不如說是一個有上蓋的收納盒,不過EV6 GT-Line因為雙馬達的配置,相較於其他後軸單馬達的版本,廂內容積又更小,不規則的造型也讓可用空間相當破碎,用途十分有限;相比之下Model 3廂內容積更完整,用來擺放隨身行李也可以,使用機能多一分彈性。

時速30km/h時,可以看到EV6無論是最大G值、震動時長、G力總和都優於對手,實際體感上也是如此,EV6通過陣仗時,濾震效果理想,而Model 3則是較為彈跳、衝擊感明顯,但也不會太過死硬。

隨著車速提高到60km/h,EV6吸震表現依舊出色,體感上也很舒適;Model 3則與低速時呈現截然不同調性,變得穩定許多,代表著懸吊在高速時支撐性更佳。

兩車無論怠速或低速行駛,數據上差異不大,畢竟都是電動車少了引擎運轉聲,不過當車速提高後,Model 3的胎躁與風切聲比對手明顯了些,相對來說EV6不論在數據或體感上都更為寧靜,隔音表現勝出。

EV6坐姿略高於Model 3,兩側腰線平整,望出去視野不錯,前座剪裁立體服貼身型,兩側包覆性不俗,GT-Line版本椅面採用麂皮包覆,觸摸質感柔順,激烈操駕時較能止滑,除了雙前座電動調整/腰靠外,還有雙前座通風/加熱、駕駛座記憶等功能,座椅機能性優於Model 3

EV6自第二個等級以上,皆配備雙前座「一鍵放鬆」模式,能自動將座椅向後滑移、椅背放倒,創造出猶如「車床」般的舒適空間,實際躺臥也很符合人體工學,旅途累了小憩一下或是躺著滑手機、看書都很方便!

Model 3坐姿較低,少了傳統儀表臺,前方視野開闊,不過A柱相當傾斜且粗壯,視線死角不少,轉彎時需多加留意路人,座椅泡棉設定柔軟、皮質觸感細緻,可惜的是椅面偏短,大腿支撐力略有不足,加上頭枕不可調整且有些偏硬,難免影響乘坐品質。

比起對手,EV6後座實在有夠寬大,泡棉設定柔軟、剪裁也能有效包覆身形,加上椅墊高度及長度恰到好處,坐起來一派輕鬆,多段可調的椅背角度,最大可調至102度,呈現半躺臥的坐姿相當舒服。

Model 3後座膝部空間不比EV6寬敞,但近30cm的膝部距離其實也很出色,不過椅墊高度略低、椅面也偏短,從照片可以看到膝蓋較為彎曲,造成大腿前半部幾乎沒有支撐,久坐就會比較累人,頭部則有賴大面積玻璃車頂讓出空間,採光上也更為明亮,但缺點就是一到夏天就會很熱!

Model 3車頭短截、前廂蓋平整,加上大面積擋風玻璃向前延伸,前方視野死角僅5.1m表現出色,不過受限於車身造型,後擋十分傾斜,後方視線差強人意,倒車時須仰賴攝影鏡頭;EV6略為高聳的車頭,讓前視野盲區多出2m,但7.1m的數據對比過去測過的Kuga、Tucson這類中型休旅,表現算是前段班,實際入坐車頭判位輕鬆,後視野則有賴腰線平直、後擋角度適切,能看得又廣又遠。

光看鏡片造型,EV6的面積明顯更大,且在兩車鏡片外緣都沒有廣角設計的情況下,鏡片面積與造型就決定一切,數據上兩側可視角度都是EV6勝出,這對車輛判位及周遭環境會更有掌握度。

兩車都具備在打方向燈時,會將兩側畫面投影的盲區顯影輔助系統,不過EV6設在儀錶上,視線仍可保持往前看,相反的Model 3就呈現在中央螢幕左下角,行進間不容易查看,甚至還會被方向盤擋住畫面,使用上沒那麼直覺。

兩車先天車型上設定不同,一個是休旅一個是房車,EV6在左側死角較少,Model 3則是右邊視線較無遮蔽,各有優勢,以最終總遮蔽率來看,差異並不大,且兩車都有視野影像輔助系統,停車、穿越窄巷都好用,能有效降低死角。

兩車尺碼相當,EV6軸距2900mm、Model 3則是2875mm,最終呈現出來兩車迴轉半徑完全相同,電動車少了體積龐大的引擎可以使軸距拉長,除了有助於電池體積,也能放大車室空間,但這對靈活度就有影響,儘管兩車的車長都只有約4700mm,身形差不多是中型房車,不過因為軸距長,迴轉半徑已經是中大型房車的等級。

雖然兩車視覺感差異頗大,但其實車長、軸距相當接近,不過EV6 GT Line車身高了約11公分,車重也多了270kg,自然不利於動態表現,加速表現也較慢,因此44.9秒最快單圈時間,明顯慢於對手的43.5秒是意料內的事,雖然成績慢,但測試過程卻讓人覺得充滿樂趣!

在Sport模式+關閉動態穩定系統狀態下,清楚感受到後軸釋放動力比較大,車尾動態靈活,而且可以重心調整,或是油門深淺,受控的調整車尾動態,從這點可以清楚感受造車調校的功力,而車外看起來明顯的側傾俯仰,車內則是感受不深,頗為有趣;到最後,你會希望換一組抓地力更好的輪胎,因為你知道這套馬牌PC6沒法讓這具底盤展現最高極限!

轉過一個彎,你就能清楚感受到Model 3 Long Range比對手又低又輕,轉向齒比也比較小,代表雙手可以更不用離開方向盤就完成轉向,還有較硬朗的避震器、更好的側向抓地力,整體身手俐落許多,甚至帶有幾分性能風格!

而相較於EV6 GT-Line動態活潑的後軸,Model 3 Long Range動態反應就顯得極為中性,車頭轉向不足輕微,你也很難讓車尾產生滑動,非常的四平八穩,雖然是好事,但總覺得少了一些互動感,而轉向齒比小的設計,其實路感傳遞與對手伯仲之間,雖然Model 3 Long Range單圈快了1.4秒,但過程反而過於平淡,很微妙的感受。

兩台車都是雙馬達、四驅設定,EV6 GT-Line最大輸出325hp/61.7kgm,Tesla則沒有正式公布Model 3 Long Range動力數據。掀起EV6 GT-Line車頭「引擎蓋」,看到像是引擎本體的護蓋,裡面其實是小小的置物空間,倒是Model 3 Long Range「空無一物」,在同樣都具備前馬達的情況下,不得不讓人佩服Tesla在機械結構的配置設計。

兩車原廠公布的0~100km/h數據有明顯差距,EV6 GT-Line是5.2秒,已經是高性能等級,不過Model 3 Long Range更只要4.4秒,至於實測,EV6跑出比原廠數據更出色的5.0秒,Model 3則是追平原廠數據,而兩台電動車在衝刺過程中,沒有引擎轉速攀升、沒有換檔,使得體感很接近,真要分出差異,大概就是EV6 GT-Line有多種模擬聲浪可以選擇,聽覺上多了一點樂趣,而Model 3 Long Range除了0~100km/h領先,通過四百公尺終點也是明顯勝出,算是取得壓倒性獲勝。

雖說EV6車重比Model 3多了270kg,但有賴腳踩255/45R20輪胎,無論尺碼、胎寬都比Model 3的配置大一些,最終測得36.38m的煞停距離,表現相當出色。就日常駕駛而言,兩車煞車都不會不夠用,甚至多數行駛狀況下,腳離開電門踏板,就能靠著再生煞車減緩車速,以動能回收的力道來看,Model 3即便切到最輕柔的滑行模式,減速力道仍不算線性,得更細膩控制電門,乘客才不會不舒服,相反的EV66種模式可調,更能對應不同的使用環境,切至Lv0時可說是完全無阻力,就像油車的空檔一樣。

不同於燃油車的「km/L」,電動車則是以「Km/kWh」為單位,代表著「消耗1度電能行駛多少距離」,數字越大則耗能表現越佳。當天耗能測試,高速路段一上高架就開始塞車,所幸並沒有塞太久,中後段大致上能維持一定車速,實測下來兩車差異並不大,不過市區路段就有明顯的塞車潮,走走停停下,Model 3的耗電量就比EV6來的明顯,Tesla旗下車款除了性能很狂,優異的電源管理一直以來也都備受讚揚,不過實測下來EV6與Model 3卻互有高下,耗能表現十分出色。

測得結果來看,EV6高速與市區路段每度電約可行駛6.9km與6.7km,而Model 3則落在7.2km與5.4km,以第三方直流快充站公告每度電收費9元來計算,換算下來充電費用各為77元與71元,花費甚至比近期測試的國民神車Corolla Cross油電款97元的油資還便宜,若能搭配使用一般慢充,勢必能省下不少開銷。

這次我們新增了充電測試,地點選擇第三方充電站,為了不讓充電樁輸出功率被分流,我們控制全場僅有受測車輛「一輛車」單獨在使用充電樁,盡量降低環境變因,而車輛則統一是由電量20%開始,使用DC直流快充至80%,在兩車相同的外在條件下,來比較看看充電速度。

EV6 GT-line是採用增程版77.4kWh電池,最大可接受充電功率為240kW,實測當天最高功率有到237.3kW,從20~80%充電花了16分鐘,在最大240kW的直流充電下,原廠公布10%充至80%所需的時間是18分鐘,實測結果確實符合原廠數據,這部份要歸功於EV6使用的800V架構,這幫助快充功率能夠拉的更高,整個充電過程所輸入的功率也趨近高原化,平均達181.4kW。

相較於EV6,Model 3是使用400V系統架構,充電功率自然會比較低,實測最高189.7kW,與EV6有差距,隨著電量越充越多,輸入功率降速的情況也比較明顯,平均僅109.9kW,最後耗時26分鐘完成20~80%充電,比EV6多了10分鐘。

EV6礙於動力較小,多數性能測試環節落於下風,但實測零百加速5秒台,絕對稱得上是一輛快車,加速過程不若Model 3那般直接,反倒多了一點油車的平順感,在底盤舒適性、車室隔音表現也都出色,空間佈局上更是理想,尤其軸距相仿下,後座就是比對手寬敞舒適,而本次超測也新增了第三方充電站的充電實測,EV6仰賴800V架構,平均下來快充功率更高,自然能縮短充電時間,綜觀看來,各方面表現確實都更均衡。

Model 3的優勢很明顯就是動力較大,在單圈及加速實測皆優於對手,零百加速4秒台有夠快,全力衝出的貼背感也十足強烈,能滿足性能控期待,再者,雖然並非超測重點,但強大的自動駕駛功能,也是入坑Tesla的一大誘因;不過回到日常通勤使用,Model 3在震動、隔音、視野等舒適性測試項目表現皆遜於對手,而這往往也是消費者在意的環節,不得不說,傳統車廠在造車思維上確實設想的更為周到!

好文章,鼓勵一下
對我幫助不大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0
文中車款

文章標籤

超級測試
Kia
EV6
展開
相關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