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Toyota RAV4 Adventure 4WD素人一週試駕-「重量級素人」日常愜意體驗
素人試駕
素人試駕消費者心聲。
1.9萬瀏覽/
概覽:
因家中成員的增加,萌生換車的念頭,剛好可以藉由8891好康又實用的試駕活動,來深度體驗了解RAV4是否符合我們的用車需求。

今年家中第三寶突然的到來,使得家中原本還堪用的兩部都會小車,因為安全座椅壓縮了整個後座的乘坐空間,再加上嬰兒用品又多又還要放行李,空間瞬間變得不敷使用,導致長途過夜的旅程基本上都是租車。但一直租車實在也是治標不治本,我為了以後考量想換大空間的車,剛好太座兼財政部長比較偏好高底盤、視野好、空間利用度佳的休旅車,自然目前最熱銷的Toyota RAV4便成為我們下一步的換車首選。

外觀

本次試駕的車型為2021年RAV4 Adventure 4WD版本,這一代比前幾代的外型更為粗曠,車頭有菱有角,霧黑水箱護罩及銀色的前下護板,讓車頭視覺效果放大,更多了幾分霸氣。

配上19吋雙色輪圈、雙出尾管,整體視覺效果滿分,輪拱再用防刮材質增添運動氣息,好爸爸的車外觀也是可以很有型的,只不過19吋輪胎後面汰換的費用也很可觀。

車尾的Adventure黑化銘牌,讓人一眼就辨識得出是4WD版本的,視覺上也比一般鍍铬的有美感。

內裝

RAV4 Adventure車型內裝利用黑色皮革搭配橘色塑料來呈現,個人蠻愛這種配色的,比以往常見的單色內裝來的運動年輕化許多,也讓整體塑料感沒那麼重而顯得廉價,好歹這也是台百萬等級的SUV,應該有的質感還是要有。

方向盤我覺得大小跟握感都還不錯,在低速時方向盤感覺蠻輕的,這樣市區駕駛起來也會比較輕鬆;方向盤上需要用到的各種設定鍵都有,設定起來算是簡單好上手。

這套多媒體影音系統不得不說比一般車機好用太多了,使用起來也不會Lag,蘋果系統及安卓系統都有支援,不過需要先下載它的APP才能啟用完整的功能。車內通話算清晰,而車內的傳輸兼充電孔安培數太小,充電的速度有點慢,我後來便索性用點菸器外接充電來作使用。

原廠導航在大都市那種快速道路閘道口的繁雜路段,指示得都很清楚明瞭,讓我這個鄉下俗開起來倍感輕鬆,如果是用Google Maps的話恐怕就已經走錯閘道迷失於高架迷宮中了。

車機內網路雖然一開始會抓不到定位,不過等一下子就會連線完成了,但不方便的是車機好像日後都要定期回原廠更新,而且聽說還要收費?這點就有待各位車主查證了。

左右雙區獨立恆溫空調,造型旋鈕整體看起來蠻有科技感的,雖然個人覺得獨立分區冷氣吹起來體感沒多大差別,除非前座兩位一個像夏天一個像冬天不同溫層,如圖左右溫度設差異大一點,左右兩邊的出風溫度才可以明顯感覺到差異。

排檔頭握起來短小精幹好推好掌控,變化檔位算流暢,打P檔就會電子手煞車會自動鎖上,入D檔會自動解鎖,這倒是蠻方便的;至於Auto Hold則是現在新車必備的配備,在那種紅燈動輒上百秒的路口,著實能減輕腳部負擔,只需要在車輛停止時將踏板稍微深踩一點,便能自動啟動。

而這車主打的多模式電子4WD系統,因為臨時想不到有哪些適宜的場地可以體驗碎石、沙礫、雪地、緩降模式,所以最後都沒體驗到。

駕駛跟副駕駛上方的遮陽板,打開化妝鏡蓋後會自動開啟照明,這點對女性駕駛者及乘客來說算是個貼心的小設計,化妝不怕光線太暗。

空間及舒適度

小弟我身高174cm體重110kg體型偏壯碩,駕駛姿勢就依個人習慣調整,以我的身型來說,空間還算足夠不會太狹窄。

家裡太座覺得這門握把位置雖然蠻符合人體工學,但由於手握的位置太靠近車門轉軸這邊,變成開門及關門需要比平常更用力一些

椅子包覆性還可以,轉彎的時候多少有支撐一點,大腿支撐度也可以,座椅泡棉我覺得軟硬適中,長途開下來一兩個小時不至於疲憊。

後座椅有點斜度,所以坐起來會有點內凹的感覺,舒適度稍有提升。中間的座椅通常都是最不好坐的,好在腳踏中央隆起的不算高,不至於影響太多乘坐舒適性,但中間還是比較適合小朋友來坐。

前座依照我的駕駛姿勢調整好之後,後座的膝部空間大約還有1.5個拳頭寬,大約15公分左右,還算充裕。

裝上兒童安全座椅,副駕椅子有稍微往後打斜一點,方便我女兒架腳會比較舒服。此車左右都有配置ISOFIX,由於原本的車比較舊沒有ISOFIX,所以在這之前都沒有用過這項配備。

後行李廂很平整寬敞,如果需載長形的物品後座也可以傾倒,就算是一般家庭滿座出遊來使用也是絕對足夠。至於腳踢感應式尾門,我只有一開始交車的時候成功了4、5次,到後面怎麼踢就都是不會起來,可能是踢的角度問題,不然自己雙手抱東西,沒有多的手騰出來開門,腳踢式還是蠻便利的,這可能要再給我多給我一點時間嘗試,應該就能抓的到訣竅。

原本家裡有一台飛輪需要搬移至別的住處,正苦惱沒有大空間的車可以搬運,剛好可以藉由這個機會讓RAV4獨挑大樑,看是否能輕鬆完成這個任務。在後座椅背沒有傾倒的狀況下,我們硬生生的把它給塞了進去,原本想立著擺進去,但是高度就差了那麼一點,只能把飛輪做簡單的拆卸,拆卸完一些組件我的飛輪大約長105cm、寬63cm、高93cm,放入後還剩餘一些些空間,任務挑戰成功!

動力及主被動安全輔助

這具2.0升引擎輸出較為平順,轉換成SPORT模式油門反應變很靈敏,轉速一下就上5、6000rpm,只是大腳踩下動力感覺沒辦法立刻湧現,聽著引擎的高亢聲以為會有些貼背感,但實際是我想太多了,幸好高速公路超車還算輕鬆;而ECO模式是我這次試駕主要使用的模式,油門踩下反應會稍慢一些,但日常市區代步或本身開車習慣不大腳的人,就比較能適應這模式所回饋出的動力表現,時速110km/h左右轉速維持在1500~1600rpm,藉由轉速穩定維持來達到省油的目的。

在高速公路上開啟了車道偏移警示、主動跟車與車道維持,儀錶板左側上方會有圖示。我個人會使用這些輔助模式都是在塞車的時候,走走停停需要一直注意前方且要專注注意油門及煞車的控制,不然一不留神就會親上前車,有了這輔助系統確實讓我輕鬆不少,不過還是要隨時注意路況。

跟車距離有三段可以調整,如果調成最遠的可能會被當成路隊長,距離跟前車會拉的蠻長的,加速及煞車過程中稍微會帶來點不適,系統反應沒那麼靈活,兩側的標線大部分都有抓到,車道偏移回正的力道也稍稍大了一些。不湊巧的是,這次有測試到AEB緊急煞停的功能,開啟巡航模式下我踩油門想超車,但可能離前車距離過近,電腦覺得我沒減速要撞上了,系統主動介入煞車,可以感受到踩踏的力道算大但不至於到完全鎖死煞停。

車側盲點似乎是現在的車都應該要標配,但在使用上如果能發出點聲音提示會更好一些,似乎豐田家的盲點都只會閃爍不會發出警示音。

這個電子後照鏡對我來說是比天窗還不實用的配備,一來白天開起會反光,變成兩種畫面夾雜在一起;二來是夜晚解析度有點差,而且多少還是會有點反光,所以這次試駕一週期間我都沒用到,充其量就是把它當成後方的行車記錄器而已,除非你行李廂都塞著滿滿的東西擋住了後擋風玻璃,這時候電子後照鏡才能派得上用場。

360度環景對第一次駕駛較大型的車輛,車距還抓不是很好的時候很實用,四周環境與後車的距離一目瞭然,讓新手駕駛在停車的時候增加不少信心,不過還是要看一下左右後照鏡,不能太完全依賴畢竟這只是輔助,相信各位老司機都是靠車感在停車的。

油耗表現

中油95無鉛加滿跳停開始測試,全程用ECO模式,我一個人上下班通勤時間單程大約25~30分鐘,單程距離大約30公里,高速路段佔8成,全程冷氣空調AUTO維持24.5度,胎壓我就沒刻意去量測了。不刻意拉轉速,轉速多在1500~3000rpm,里程數265.6km電腦計算是12.7 km/L,當日油價95每公升31.7元,等於我用了約19.43公升換算下來竟然有13.6 km/L,跟官方公布的平均油耗數據差不多,以這樣的油耗表現我覺得算是可以了。

結論

這次試駕RAV4一週結束,我實際開起來覺得懸吊方面沒那麼軟,過彎支撐性比較好,不過在彎道中側傾多少還是會有,不像有的高底盤的車開起來像坐船一樣,壓過道路伸縮縫及坑洞路感較為明顯,可能因為輪胎19吋扁平比又是55的關係,但是不會太彈跳到不舒服算Q彈。

外觀年輕化及內裝較有設計感擺脫以往Toyota都是老人家開的印象,動力我覺得作為日常通勤假日一家人出遊夠用了,而這個百萬級距的車竟然沒有上鎖後自動後視鏡收折,這點頗不方便,而且我同事旗艦版的如果熄火窗戶沒關好也會自動關上,但這款Adventure卻都沒有。只是這台車主打4WD,正所謂英雄無用武之地,如果我花了120萬買四輪傳動,平常幾乎都On Road根本浪費了這台車最大的賣點,除非本身有在露營會跑山區走產業道路或泥巴路,Adventure這個版本就很合適,畢竟每個人買車的需求與預算都不同。

總而言之,第5代RAV4各方面都蠻符合我的用車需求,不過我可能會考慮旗艦版或者是升一級選擇2.5升Hybrid旗艦,謝謝8891素人試駕活動能讓我有機會體驗到一般銷售中心不曾那麼完整的試駕感受。

42
6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發佈留言
0
文中車款

文章標籤

Toyota
RAV4
相關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