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Mazda3旗艦型素人一週試駕-不僅外型帥氣還能滿足駕駛樂趣
素人試駕
素人試駕消費者心聲。
6,785瀏覽/
概覽:
接獲中獎通知的我原本還以為是被詐騙了,結果沒想到還真的可以免費試駕Mazda3一週,真的是太幸運了!

這次很高興能試駕到Mazda3,其車頭的外型設計的線條非常硬派,給人一種凶猛野獸的feel,帶有侵略性與攻擊性。對我來說,這一代馬三設計的很好,在印象分上加分非常多。

內裝設計簡約大方,內部塑膠面板與按鍵的整體配色不會顯得太過於廉價,或是有些人會說「塑膠感」太重的那種感覺;不僅僅是視覺上,在按壓手感上也很舒適沒有異響。許多細節部分都是採取簡約設計,像是冷氣出風口的風量調整就直接簡化,但也導致在單純想調整風向,而不是調整風力時,會有點麻煩。

而在排檔中控的位置配有旋鈕操控多媒體系統,我個人更為喜歡這種操控模式,在行駛中使用旋鈕操作比起觸控螢幕,我認為會更順手且安全。

另外一些比較少用到的駕駛系統控制則是整合在方向盤左側,觸手可及又不會影響美觀。

中央扶手裡的空間超級大,能夠收納很多東西,還附一塊活動隔板,這麼大的空間無論長夾短夾都能輕鬆收納。

但我較不適應的則是駕駛座的調整,旗艦版的駕駛座調整為全手動,調整上不是很方便;腰靠的部分支撐也是比較不足的,在長距離、長時間的駕駛上會感到不適。

而且駕駛過程中發現視覺死角較多,雖說粗壯的A、B柱能夠給予更高的安全性,但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視覺死角,以致於當我出入巷弄或是在倒車時都有蠻大的壓力。

而且我身高173cm的情況下調整好座位,頭頂距離車頂幾乎剩下不到一個拳頭的距離,這樣當我在狹小巷弄或是轉彎需要確認A柱死角時,經常會撞到車頂,而且視覺角度上會被限制。

不過有了360度全車環景系統,在狹窄的室內停車場亦或是路邊停車需要注意車底障礙時,都能夠安心行駛,而且鏡頭與畫面的設定也很準確,畫面與實際車輛距離基本上是相差無幾,相對來說彌補了部分的死角問題。

在動力表現上,雖然Mazda3是自然進氣引擎,但他不論是在高速公路或是山路上的表現,對我來說都是相當足夠的,當你在高速公路上超車時,踩下油門也能夠迅速的提供動力脫離車陣;在蜿蜒山路中不僅爬坡輕鬆,底盤也非常扎實,過彎時不會感覺車身不穩,且座椅包覆性很好,不會覺得人被甩出座椅。在我自己開過的幾個車種來說,這台馬三的動力是我目前最滿意的,高速公路上不會覺得超車無力,山路爬坡也能輕鬆駕馭,根本是我心中的理想車型。

Sport模式開啟之後的動力表現更為激進,能夠更加及時的給予充足動力,一腳油門下去動力馬上就來;另外避震也不會有那種「坐船」的搖晃感,能清晰的感覺到路感,但行經一些坑洞較多的路段(如:74西屯三往北屯方向),避震就會感覺有點偏硬,乘坐上的體驗會較為不適。

數位化儀錶板也讓我非常滿意,在行駛過程中會即時透過畫面告知你死角是否有車輛靠近,在行駛安全性上來說更加安心。

輔助駕駛的部分,車道置中維持的功能僅有在55km/h以下的時候能夠發揮作用,導致在高速公路上長距離移動時,車輛無法提供足夠的協助;而一般市區道路又有過多的突發狀況和充滿「台灣特色」的道路標線設計,常使車輛意外轉向;而山區道路過於蜿蜒也使得車道維持功能經常失效,最終該功能只有在我不得不喝口水或是真的需要短暫放鬆時才會開啟使用。

經過這7天的駕駛體驗下來,我認為這台車是更著重在於「駕駛樂趣」上,而非為了出行方便。如果你是個喜歡跑山、喜歡與車輛互動的人,那麼Mazda3絕對是符合需求的;但是當你是經常需要在市區通勤或是跨縣市移動的人,那麼他的駕駛輔助功能我認為是不足的,系統不能很好的紓解駕駛的疲累感,購買這輛車時可能需要多加考慮下自己的用車習慣。還好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讓我在一週內利用平日、假日不同的用車環境,來充分感受車款與駕駛間的配合度。

好文章,鼓勵一下
對我幫助不大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0
文中車款

文章標籤

Mazda
Mazda3
相關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