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超級測試Lite版!多連桿真的有差!Ford Focus ST-Line雙雄對決
Tommy
Tommy一生愛車是車都想開
5.3萬瀏覽/
概覽:
Focus新增的多連桿版本又引起一波話題,最令人好奇的就是和扭力樑版本差多少,這回超級測試Lite直接進入重點,告訴你差在哪!

這一代Focus上市之初,因後懸吊一律採用扭力樑配置,操控派買家心理難免有些質疑,當時原廠花了一番功夫為扭力樑背書,後來作為首期超級測試主角也確實繳出優異表現,動態實力受到數據證明,但現在又有新發展,開賣不到一年就追加多連桿版本,而且只貴了3萬,表現能更上一層樓嗎?多連桿車型的全名為ST-Line Lommel賽道特化版,「Lommel」取自Ford比利時Lommel Proving Ground測試賽道,看得出強調其操控特質,目前列為車系頂規版本,和扭力樑配置的ST-Line同時販售,兩者除了後懸吊型式不同,多連桿車型搭載LED尾燈以及碟盤加大的紅色卡鉗剎車組,3萬元價差並不多,怎麼看都是建議直上多連桿車型。本期超級測試Lite版主軸項目針對兩種Focus版本進行深度解析,從靜態的底盤結構、定位角度,到動態的底盤吸震性、賽道表現與加減速進行全方位對比,換上多連桿究竟進步在哪裡?就透過超級測試讓數據說話!以目前Focus產品規劃來看,ST-Line可分為扭力樑、多連桿兩種版本,為賦予多連桿車型獨特性,原廠特別以「Lommel賽道特化版」命名之。兩款ST-Line從車頭看去並無差異,保桿採用運動化造型,高階LED頭燈則帶有遠近光自動切換,雖然沒有新鮮感,但不得不說,ST-Line看起來真的頗帥氣!多連桿版本胎圈配置與既有ST-Line車型相同,鋁圈為18吋雙色,配胎為235/40R18之米其林PS4跑胎,整體搭配等級頗高。兩者差異之處為煞車系統,多連桿的卡鉗採用紅色塗裝,性能味更濃厚。車尾也依循著相同的ST-Line版本輪廓,但藉由LED尾燈、Lommel車尾銘牌,讓人更容易辨識多連桿車型。拉近看看兩者尾燈造型,多連桿版本採LED燈條呈現,比起傳統鹵素燈泡,更容易呈現燈具輪廓,視覺加不少分!兩車內裝鋪陳完全相同,平底跑車方向盤、抬頭顯示、電子式手煞車、Qi無線充電等一應俱全,當然也包含了Level 2半自動駕駛,全速域ACC、車道修正輔助等皆無缺席,也因為內裝並無差異,在此我們便不多加著墨。為了驗證多連桿與扭力樑的底盤差異,我們來到中壢底盤名店-小小輪胎行,將輪胎、煞車拆解,並透過專業四輪定位儀器替我們解析Focus的底盤秘密。多連桿ST-Line針對煞車性能強化,碟盤尺碼由原本的前282mm、後271mm,加大至前308mm、後302mm,並透過加長卡鉗座來匹配碟盤尺寸,藉此加大煞車力矩。而卡鉗本體並無改變、煞車皮規格也相同,在多連桿版本上會有內圈吃不滿的情況產生,稍嫌美中不足。將兩車前碟放在一起更能看出明顯差異,前碟尺寸308mm明顯較標準版ST-Line高出一個頭,除了視覺感受飽滿一些,最主要的提升還是煞車力矩增加(減速力道提升),更大的碟盤尺寸也能提高耐熱能力。Focus 多連桿車型後懸吊包含副車架全部為鑄鐵材質,從照片可以看出下支臂相當粗壯,底盤用料紮實可見一斑。多連桿車型的優點在左右獨立懸吊,左右後輪壓過坑洞可獨立擺盪進而維持車身平穩,但整體結構包含副車架、防傾桿、擺臂、支臂等,相對扭力樑要來的複雜許多,車重多出30kg主要便來自於此。換個角度能清楚看見多連桿機構與副車架鎖點,獨立懸吊相較扭力樑多出防傾桿、上支臂、下支臂等活動部件,輪胎上下擺盪不受另一側後輪干涉,這是多連桿車型的優勢所在。扭力樑後懸吊為一組ㄇ字型結構橫貫左右輪,缺少副車架與防傾桿,在結構上比起多連桿單純,由於缺乏可調機構,後輪無須調整定位角度,底盤調整受限於出廠設定。扭力樑沒有副車架,改由轉軸、避震器與車體相連,結構單純,重量自然減輕不少、也讓扭力樑車型相較多連桿要輕上許多。值得一提的是,不論多連桿或扭力樑版本,兩車後懸吊機構都設有下護板,雖然用處並不大但總是多一層防護。從多連桿版本定位角度先行分析,Focus前軸定位特徵為後頃角較大,這是新世代車款慣用的懸吊設定,用意在提高直行穩定性,同時也能在激烈過彎時賦予外側輪較大的接地面積,提高過彎能力;後軸定位角度相較扭力樑版本則沒有太大的不同之處,儘管後輪外傾角因激烈操駕而有所位移,但保有可調整空間本就是多連桿車型的優勢之一,只需定期做好四輪定位回復原有設定即可。再看到扭力樑車型,前軸雖然因眾家媒體輪番操駕而稍有偏移,但整體設定與多連桿版本並無不同,後懸吊各個定位角度與多連桿版本也沒有太大差異,由於扭力樑後輪並無法調整,因此定位角度正常與否考驗著組裝精準度,從此圖來看這輛扭力樑版本ST-Line各個角度基本對稱。車體完全相同、僅後懸吊有所區別,這樣的車款在吸震性測試中還是頭一遭,老實說我們也很好奇兩車會有怎樣的差異。30km/h車速下,多連桿版本瞬間最大G值出現在左右同時關卡,僅0.70G、-0.62G的數據硬是比扭力樑車型好上些許,震動總和為343.88G,表現也比扭力樑車型要好上一些,代表著獨立懸吊車款確實更能撫平路面起伏。在30km/h車速下扭力樑車型各項數據都小幅落後多連桿版本,體感方面也能感覺扭力樑車型通過減速墊就是會多晃個半下,但除非像我們一樣實地將兩車同場對比,否則這微小的差異並不容易區別。將震動曲線與上圖多連桿版本做對比,能看到主要差別落在連續左右交錯關卡,扭力樑所呈現的曲線更顯紊亂,這是後軸左右輪相互干涉,阻尼來不及確實吸收震盪所產生的結果。有趣的是隨著車速提高,兩車的測試差異反倒沒那麼鮮明,在數據表現上可說是各有勝負,瞬間最大G值在連續左右關卡出現,不過正負G值相較扭力樑版本落差較小,體感也就更為舒適,再加上震動總和也比扭力樑版本要略小一些,在測試儀器與數據的驗證下,多連桿車型比扭力樑有更好的舒適感受無庸置疑。然而扭力樑與多連桿在底盤吸震性的差異並不如想像中顯著,尤其60km/h測試並未拉大兩者差距,反倒呈現互有勝負的局面,即使仔細比對震動曲線也難以看出差異。追根究底扭力樑並非一根硬梆梆的鐵棒,而是透過形狀、鋼材厚度的改變讓它受到衝擊時保有變形量,使得兩車底盤調性並沒有太過鮮明的差距。首先以道路駕駛來說,兩者車身動態都相當協調好開,轉向、切換車道等情境,皆能感受到轉向靈敏的優點,其底盤舒適性經過震動測試驗證,兩者差異甚小,體感上來說舒適度也幾乎相當,綜合一般道路駕駛感受,實在難以察覺兩者不同。當速度逐漸加快、轉向越發激進,越能發現,兩者確實有著不同個性!多連桿Focus性格就像是穩中求快,即便其底盤轉向設定敏捷,車身動作快速,但在極限狀態下不僅鮮少推頭,車尾表現也很穩定,能循著車手既定的Racing Line前進,煞車、轉向、走線攻彎一氣呵成,不易失誤也少了方向盤頻頻修正,操駕感安定,也更易取得最佳賽道成績。扭力樑動態則顯得有挑戰性一些,用力帶進L型彎道,可以明顯感受到車尾更加活潑,駕駛會多費點心思微微修正方向盤,但無論多激烈操駕,也不至於到Over程度,對於熱愛操駕的人來說,相信會喜歡這樣與車之間的互動。兩者在動力相同情況下,賽場上直線衝刺感受固然相當,影響賽道成績的關鍵,便是出彎加速時機,多連桿在後軸安定前提下,讓人敢用稍快速度轉進彎角,動態容易預測讓駕駛更能提早補油出彎,一點一滴累積優勢,最終也讓多連桿版本跑出更快的41.9秒成績。分析賽道車速曲線,兩車走向大致相同,但能看出多連桿車型彎速都略快過扭力樑版本,這是因為多連桿車身動態較為穩定,在狹窄賽道中更有信心補油加速,這分信心感是多連桿車型一點一滴拉出0.2秒差距的關鍵。Focus ST-Line雙版本均搭載1.5升渦輪增壓引擎,全鋁合金、三汽缸本體讓體積與重量都能進一步降低,這具引擎世代新穎、科技含量也高,缸內直噴、進排氣可變汽門,更有汽缸休止科技在低負載時降低油耗。兩車出力同為182hp/24.5kgm,變速箱也同樣搭載八速自排,唯一有可能影響兩車加速成績的條件僅有30kg的車重差異。在同場地、同時間進行加速測試,兩車起步都沒有打滑,前輪緊抓路面帶動車身向前,寬度達235的PS4讓動力沒有絲毫浪費,兩車換檔時機點、加速體感也都完全相同,即使經過多次測試也並沒有辦法用體感分出兩車加速能力的高下,也代表車重對多連桿版本的加速表現影響微乎其微。對比兩車加速曲線,能看出加速表現、換檔時機幾乎完全相同,最終末速也相差無幾,多連桿版本在中段加速雖然看起來快一些,但在多次測試、比對之下實屬合理誤差範圍,基本上兩者加速能力並沒有太多區別,0~100km/h加速都落在8.5~8.7秒之間。煞車部品牽一髮動全身,多連桿版本針對前後碟盤都換上加大型號(前308mm、後302mm)維持了與原始設定相近的煞車比重,這點值得讚許。加大碟雖然放大煞車力矩,但在全力煞停狀況下其實更考驗輪胎抓地力與ABS系統作動效能,在維持相同配胎的前提下,一腳踹下煞車、兩車都能確實而穩定的停下,表現並沒有顯著差異。若非要說碟盤加大「些許」的好處,除了視覺更顯飽滿、表面積增加連帶也讓散熱能力提升一點。實際比對數據,兩車煞車距離都不到34m,原廠車這樣的數據甚至勝過部分性能車款,表現相當不賴。儘管多連桿車型煞車距離確實略短,不過差距微小,仍屬合理誤差範圍內,且多次測試中兩車互有勝負,因此煞停測試兩車表現相當。從扭力樑換成多連桿究竟有沒有差別?經過完整動態測試項目,ST-Line多連桿車型確實在底盤吸震性,尤其低速作動要再細膩些許,在數據驗證下這點毋庸質疑。操控表現多連桿也受惠於較穩定的車尾動態,給予駕駛更充分的信心享受駕馭樂趣,進而創造0.2秒單圈成績差異,再加上LED尾燈、加大煞車碟等配備升級,兩車僅僅3萬元的價差確實值得升級直上。

 
247
4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發佈留言
0
文中車款
展開
相關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