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精武門 BMW M2 Competition試駕
小鍾
小鍾17年試車經歷熱愛飄移
2.2萬瀏覽/2019-01-28
概覽:
雖然不到「寶劍出鞘就要見血」那般大開殺戒,但M2 Competition一出現,很難安分,天生的武打明星!

Competition這型號出現在市售M Car的歷史大約10年,最早是E63 M6(僅限量100部),再來是F06 M6還有F10 M5,這回沒限量,但是在產品後期才出現,到了現行M3/M4與M5做法又不同,是以Competition Package套件型式供應,至於M2,又換另一種玩法,小改款之後只供應M2 Competition。

Competition定位屬強化版,通常動力會小幅提升,伴隨底盤精進強化,外觀也會修飾的較為兇悍一些,M2 Competition因屬2 Series小改款世代,頭燈輪廓比照修改得更為銳利一些,至於黑色水箱護罩,還有新款鍛造鋁圈,便是就是Competition特徵了!另外可以看到後視鏡造型也向M3/M4、M5看齊,多了肋幅設計。

車尾變化細微,除了右側M2 Competition銘牌之外,四出排氣尾管改以黑色塗裝,內部有閥門設計,連動行車模式而開啟或關閉,無法獨立調整。另外,橘銅車色是新增選擇。

換上M3/M4引擎之後,氣勢驚人的碳纖維拉桿也入列,先不管增進多少剛性,視覺效果更讓人著迷!

前文有提到,各款Competition車型都會針對動力進行小幅調整,但M2 Competition更是特別,直接換顆心臟!捨棄之前與「M40i」共用的代號N55引擎,換上與M3/M4相同的S55心臟,但為了市場區隔,M2 Competition馬力控制在410hp,維持與M3/M4的450hp有一段差距,但比之前M2的370hp高上一截,倒是扭力56.1kgm和M3/M4平起平坐,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心臟終於是M Power純正血統了!

引擎更新後,變速箱則維持7速DCT雙離合器系統,不過增加換檔速度選擇,手排與自排模式各有三種換檔速度可選(D1~D3、S1~S3),算是比照M3/M4設定辦理,雖然有多種換檔選擇,但我個人覺得,最常用的是最溫馴便利的D1,或是最犀利、自主性高的S1,其他模式適用機會相對少了許多。

換新引擎之後,M2 Competition動力從M2的370hp/47.4kgm(超增壓模式可達51.0kgm)提升到410hp/56.1kgm,漲幅頗大,而實際有明顯改變的,是在於高轉速出力,6000rpm之後的加速力依舊紮實,逼近7500rpm才有氣虛感覺。

M2 Competition彈射起步轉速為2500rpm,較M2的3500rpm低一點,而彈射起步是在DSC Off狀態下才可進入,若路面狀況不佳,或是輪胎狀況不理想,有可能因此空轉嚴重,反而跑不出好成績。

經過多次嘗試,不使用彈射起步,以「黃金右腳」控制1檔起步時後輪空轉程度,在P Box紀錄下,0~100km/h成功跑出與原廠數據相同的4.2秒,0~400m則是12.3秒@186.6km/h,另外100~200km/h再加速則是10.1秒,這樣的成績,已和上一代E92 M3一樣快!

雖然是最小的M Car,但M2自發表以來,受到的關注可一點都不少,隨著M3/M4尺碼、動力都愈來愈大,性能當然也更是強悍,但也離所謂的輕盈、樂趣原點愈來愈遠,M2的出現,適時補上這個空缺,眾人忍不住將過往M3的回憶,全數灌注到M2身上!

M2 Competition換上新款19吋多幅式鍛造鋁圈,造型、規格都難以挑剔,裏頭剎車系統為前4、後2活塞卡鉗+380、370mm碟盤,坦白說,在極度激烈操駕下,我覺得制動的犀利度、抗高溫表現有些許升級空間,或許原廠早就設想可能如此,因此另外提供前6、後4活塞卡鉗+400、380mm碟盤的選擇,選配價格為10.6萬。

相較於M2,原廠並沒有明確指出M2 Competition懸吊強化程度,但可確定的是,阻尼設定趨向硬朗,整付底盤可提供充足的支撐性,但若要說要又硬又有極佳貼地性,我覺得自家M3/M4是略勝一籌的。

主動式電子差速器是M Car操控利器之一,M2 Competition也不例外,原廠表示鎖定比例可在0~100%之間變化,無法手動設定,一切交由電腦決定,因此電腦夠不夠聰明多變,便成操控優劣的關鍵,關於這點,M GmbH絕對是行家中的行家,想遊走極限邊緣,或是豪氣甩尾,你只要細膩的控制油門,電子差速器會符合你心意做出最適合的鎖定比率。

就如其他M Car一樣,M2 Competition方向盤的電子輔助也可選擇三種力道,但其實這與路感回饋無直接關聯,主要就是輔助力的變化,挑個你喜愛的模式即可。

油門反應也有三模式可選,Sport模式以上,排氣管閥門會連動開啟,時時都有最熱血的聲浪,不過我覺得Sport模式略顯敏感,較難細膩的控制動力輸出,Efficient是我最愛的模式,但排氣聲浪卻也受到抑制,若能個人化制定就好了!

能自設記憶各種模式的M1、M2鍵,也出現在M2 Competition,這是之前M2缺乏的,能讓車輛快速變身,要平順或戰鬥,一秒瞬間轉換!

內裝設計大致維持原本,造型已屬BMW舊世代,不過相信看中M2 Competition的玩家,自然是將重點放在性能,內裝設計通常不會設定高標準。

雖然內裝設計一般,但M2 Competition有這張與M3/M4相同的跑車座椅,相信就能許多玩家露出笑容,這張座椅國外可是列為選配,台灣則是標配項目,而縫線有橘色和藍色可選。座椅坐姿並不低陷,可保持良好的視野、提升日常實用性。

雖然車身尺碼不算大,但後座可以讓標準身材成人入座,比起同價格帶、同樣訴求高性能的Porsche 718、Audi TTS等小跑車,M2 Competition有絕對的實用優勢。另外可以看到安全帶繡上M的三代表色,頗為特殊細膩。

【編輯評論】
100%的M Car無誤!

M2 Competition外觀內裝修飾後,更讓人感到熱血,共重要是換上M3/M4引擎,有種血統終於純正的感覺,再加上澎湃的聲浪、硬朗的底盤,這是一部100%的M Car!但卻不是100分,硬朗又直接的底盤,在台灣崎嶇山路上狂奔,總覺得少了一絲貼地感,這點在懸吊同樣硬朗的M4、M5未有此情形,車身震動明顯到會影響油門細膩度,好吧,或許是我黃金右腳練得不夠純熟!對了,若你在找一部具有基本實用性的400萬級距高性能跑車,M2 Competition絕對是唯一選擇!但若是不考慮實用性,極端追求速度,可以去瞧瞧Porsche 718!

看完評測還猶豫?心動不如行動,用購車菜單,一鍵比對全台車主成交價!>>立即了解<<

好文章,鼓勵一下
對我幫助不大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0
文中車款

文章標籤

BMW
M2
相關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