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前這些細節不該忽略
開車要注意的眉角很多,不論是開自己的車,或是偶爾需要開到別的車,駕駛坐姿、方向盤調整,小到容易忽略的安全帶高度或是大燈角度距離等,不免都要微調一番,但是怎麼調、調到如何才是正確的方式,這次就來告訴你。
坐姿調整-太挺太躺都不對
坐上車,第一個接觸到的就是座椅,大致上來說,需要調整椅背角度、座墊高度以及座椅前後的三個面向,常見的錯誤方式,像是身形嬌小的駕駛,為了更好看清車頭位置,將座椅調整太挺直、向前,多半是因椅背角度與前後都調整好後,卻疏忽將椅墊高度調高;另一種則是當自己家沙發,過於斜躺在座椅上,此舉不僅駕駛視野變窄,遇到緊急狀況時,無法有效重踩煞車之外,安全帶束緊駕駛的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正確的調整方式,首先滑移調整座椅前後,到可將右腳踩住煞車踏板踏到底,右腳仍有一定的曲度在,一方面是為了重踩煞車踏板能夠踏實之外,萬一仍遭遇衝撞,右腳瞬間承擔過大壓力,或是過於貼近方向機柱,同時方向盤高度大約需離腿部一顆拳頭左右。另一則是椅背角度與高度調整,將肩部完整落於椅背之後,雙手手腕放在方向盤上緣測試,上緣大致切齊儀錶台頂端,此時手肘大約呈現微彎的角度,或可適度調整方向盤前後,雙手抓穩方向盤左右橫幅之後,左右轉打方向盤有一定的彎曲程度。
安全帶高度-別成為勒頸武器
安全帶可不單只是繫上就好,因應不同的身高,也需要適度的調整,調整機構位於汽車B柱位置,按住安全帶固定鈕之後便可上下滑移,至於高度就需要依照個人身高調整。一般來說,要將安全帶肩帶落在肩膀中間,若是將安全帶錨點拉的太高,容易卡在脖子旁造成割傷,太低的位置一旦遇到事故時,則會有安全帶肩帶滑落的風險,因此防止駕駛身體前傾的作用。
後視鏡角度-減少視覺死角
駕駛坐在車室內,最主要就是倚靠車內後視鏡、左右車外後視鏡,共同組成的視野,其中車內後視鏡調整方式最單純,僅需調整框內的視野能完整容納後擋玻璃的範圍即可,從旁人角度來看,都會稍微左傾向駕駛的角度,要注意的是,後檔前方最好不要堆置太多雜物,以免阻礙駕駛視野。而左右後視鏡調整的角度,可在內側留有一點車側畫面,盡量貼齊車身邊緣,以擴大視野減少盲區,同時在天空與馬路的畫面大約各占1/2左右,或可上調多一點天空畫面看清後方車輛。
大燈照射角度-發揮最佳照明效果
通常位於方向盤左下角,有一滾輪的機構,即是大燈照射角度調整,一般來說「0」會是投射角度最高的位置,照射範圍較廣,但若是車輛附載較高,車頭仰角會小幅上升,因此可能令對方來車感到刺眼,此時就需要適度向下微調,若是本身配有水平自動調整的功能則較無此問題。
腳踏墊-降低暴衝因子
不起眼的腳踏墊,卻是一個容易造成暴衝的潛在因子,腳踏墊若未固定好,有可能在往復踩踏油門時,將踏板卡在腳踏墊下方,造成駕駛不自知,而令車子往前駛去造成車禍,因此在出發前,最好先查看腳踏墊位置是否不會造成滑動。
【編輯評論】
喬好喬正 才是老司機該有的態度仔細探究下來,開車其實存有很多學問,不論是僅做為代步工具,還是滿足個人虛榮心,能把車輛的基礎功能熟悉一番是最好,才能好好發揮「汽車」作為工具的本質,且不單是作為駕駛本身的安全著想,乘客與用路人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