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甘縮減稅收
●車廠並非慈善機構
●消費者請自求多福
數個月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出進口車降稅的議題,並在獲得足夠人數的附議後,稍早由財政部正式回覆。不過,並不意外地,政府方面並無跟進民意的打算。
立場上,財政部仍然抱持著保護國內產業的立場,力圖避免因降稅為就業、經濟及產業投資等層面所帶來的影響。該部會認為截至民國91~99年間,關稅已自29%調降至17.5%,並指出相較於印度、巴西、墨西哥及泰國等新興市場,台灣在關稅稅率較低,卻忽略原提案期盼跟進美、日低關稅的事實!
貨物稅稅率,則以推廣大眾運輸、節能減碳為由不予調整,並提及依據法規,若政府機關有減少收入者,應同時籌妥替代財源,同時也須避免其他應稅貨物亦要求比照辦理。
經濟部則提出後續規劃,以提升產業整車競爭力,表示將輔導業者進行產品研發及改良、並取得國際車輛法規檢驗證書以提升產品品質,甚至接軌外銷業務。同時協助零組件廠商打入原廠供應鏈或售後市場。
雖然聽來有理,政府方卻顯然忽略此議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民眾對於國產業者品質上的不信任,卻又淪於進口車價因售價被稅賦架高的窘境。甭說零組件商多停滯於以往的代工思維,過去政府也扶植整車產業多年,但提供了補助及政策優惠,至今在成果上的長進並不顯著,技術研發成果有限,甚至讓民眾用相較於他國更高的價格,才能買到相同品質及安全性的產品。
反方面來看,就算進口車降稅,也別期待進口車廠會在售價上呈現等比例的反饋。畢竟人家開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降稅雖然有助於降低進口成本,卻不代表一定會按比例的回饋到消費端的售價上!
從消費者的角度,其實追求的不過就是合理的售價及品質,面對業界的依然故我,只能盼這樣的問題能陳請政府解決時,卻換來如此官僚及偏袒的回應,無疑讓人氣餒,但消費者真的無計可施?
選舉將至,不要期待政府在選舉前會做出違背財團利益的決策!市場是自由的,民眾大可透過抵制的手段,直接向業者表達對產品的需求;然而回顧過往的銷售報告,即便是滿腹罵名的車款,依然可以屢屢亮眼登榜,那既然如此產品已足以在市場上熱銷,那又怎能期待業者積極去尋求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