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交通事故」居兒童死傷之首!竟有8成發生在乘車時?
邱翔
邱翔車與生活,如你如我
2,009瀏覽/2023-12-16
概覽:
過去5年間,台灣平均每天有超過25個兒童因交通事故傷亡,家長以機車接送看似方便,但意外風險卻也是最高的!?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也是最重要的資產。然而台灣不僅被國際認證為「行人地獄」,就連馬路上最弱勢的「兒童」也沒有獲得應有保障,除了道路設計很有問題外,兒少缺乏交通教育、家長的危機意識不及格也是一大主因,這裡告訴你教戰守則,有小朋友的爸媽最好牢記,遠離意外風險!

先從數據談起 兒童交通死傷率居高不下

根據交通部公布的數據,統計過去5年(2018~2022)間,全國12歲以下兒童交通死傷人數高達4萬6206名,更有101名兒童不幸死亡,平均每天有超過25個兒童因交通事故傷亡,造成無數家庭破碎,而這些來不及長大的小孩,更成為父母一輩子的遺憾。(圖/新北市交通局)

「事故傷害」是台灣兒童主要死因,其中又以運輸事故為大宗,以2022年資料為例,兒童交通死傷有8成發生在乘車時,其次才為步行(11%)與騎乘腳踏自行車(8%)。進一步分析事故原因,兒童搭乘機車或汽車時死傷占比高,這與國中小學生上下課多由家長接送有關,而交通工具的選擇又以機車超過5成為最多。

兒童道安問題如何解?

為什麼家長會想要親自接送兒童上下學,有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國內的「通學環境」實在讓人擔憂。就有專家建議應該先從工程手段下手,例如劃分學區範疇、規定速限,並加裝行人號誌、減速帶、安全護欄等設施,而周邊道路也應該全面改善,包含行人道拓寬、增設庇護島、行穿線退縮、採用Z字型行人二段式穿越道等等,不只家長能放心讓兒童自己上下學,也有助於改善整體行人友善環境。(圖/台中市政府)

除了工程面外,兒童的交通安全觀念也要從小培養,因為教育是花費成本最低,但卻可能是影響最廣、最深植人心的做法。政府應將交通安全納入學校教育,教導孩子過馬路的正確行為及觀念、灌輸「行人優先、停讓文化」的行車禮儀,同時也建議家長可以實際帶孩子走一遍學區周遭道路,讓孩子了解路況外,也能規畫出一條安全的通學路線。(圖/台北市安全駕駛教育協進會)

交通方式不同 注意事項也有差?

為了教導家長接送小孩的正確觀念,交通部與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爸媽知識夠 兒童安全GO」的網路影音活動,透過情境短片模擬「步行」、「汽/機車接送」、「騎乘自行車」等交通方式,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

先從大方向說起,無論你是何種交通方式,接送小孩切記要在校門口同側,因為如果在道路對面等,意味著小孩得自己過馬路,此時目光可能鎖定在家長身上,反而忽略看清左右來車,二來是小孩對於「閃爍的小綠人」缺乏判斷力,若貿然穿越馬路危險性極高!

機車是國內民眾最常見的代步工具,不少家長貪圖距離近、臨停方便,也都會用來接送小孩,但機車防護力低,一但摔倒後果恐不堪設想,因此一定要配戴符合規範的安全帽,尤其挑選時要注意符合兒童頭部大小,才能提供適當的保護,可別貪小便宜,讓小孩帶大人的安全帽,出事了才後悔就來不及了!(8891資料圖)

汽車雖然是「鐵包肉」,發生碰撞事故時相對能提供較安全的保護,但可別因此輕忽了兒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未依規定乘坐,不只對小朋友有風險,還可能吃上新台幣1500~6000元的罰單。舉例來說,若家中是2歲前的嬰幼兒,就必須強制乘坐反向型汽車座椅,主因是此時小孩頸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頭軟趴趴的左搖右晃很容易受傷。(8891資料圖)

新聞上常出現汽車後座小朋友開門,誤傷行人或騎士的交通意外,若是急忙跑下車,還可能被後車追撞,相當危險!因此,家長不只要注意「兒童安全鎖」鎖了沒,也要教導小孩「二段式開車門」的正確觀念,先微微開門、探頭查看,確認無人車後才完全開啟,避免造成他人受傷!(圖/交通安全入口網)

隨著小孩升上高年級後,許多家長也會放心讓他們騎乘自行車外出或上學,尤其YouBike微笑單車到處可見,且租借便宜又方便。但專家建議兒童初次接觸自行車時,家長應該陪同教導,並提醒出發前,車輛檢查的工作不可少,例如調整適合的坐墊高度,並確定把手、煞車、輪胎、車鈴等是否能正常使用,最好也要配戴合適且有安全標章的自行車帽,騎車上路才能安心!

13
1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發佈留言
0

文章標籤

交通事故
行人地獄
運輸事故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