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底子都一樣!為什麼現代車廠愛用「模組化平台」?
Chappy
Chappy訊息最完整產業科技第一線!
2,524瀏覽/2023-06-02
概覽:
在當今汽車產業被廣泛運用的模組化平台,什麼樣的誘因讓各廠紛紛跟進採用,又有可能百利而無一害嗎?

近年若有關注汽車資訊,應該多少聽過「模組化平台」一詞,不僅報導常提及,也是越來越多車廠廣泛運用的造車技術。不過,「模組化」的概念有點抽象,可能不易理解,而且這樣的趨勢對車廠和消費者,又存在什麼樣的優、缺點呢?

什麼是模組化平台?

模組化平台,就是把底盤和部分車體結構,拆分成數個零件組(或稱「模組」)來設計,雖然各廠作法不盡相同,但大致可分為主底盤和前、後車架等部分,每個零件組都能獨立製造、更換或修改,並可相互組裝成一套完整的基礎結構(即「平台」)。

這樣的設計讓一套平台系統能組合出多種底盤規格,可能在軸距、車重、懸吊結構等允許彈性設定,以符合不同的產品需求,例如豐田的TNGA、福斯的MQB、賓士的MFA等,都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模組平台。

而基於同平台打造的車款,往往被稱作雙生車、姊妹車,過去8891汽車也曾對此做過專題討論。由於基礎結構相似,除了車體結構本身外,這些車款常會共享動力配置或硬體布局,甚至可能連內外造型都採用類似的設計風格。

模組化平台的優勢

說穿了,模組化平台如此盛行,就是看中其「省成本」優勢!一來平台系統的開發成本可以分攤到更多車款上,二來藉由共用零組件降低了製造成本,而模組化設計也有助於減少組裝程序或縮短新車款的開發時間,讓車輛在研發和生產上都更有效率。

除了車輛製造更具經濟性外,模組平台帶來的額外效益也不少。由於車款間更大幅度地共用零組件,縮減了零件數量,零件設計和採購及庫存成本也隨之降低,且因應車款而修改零件的狀況變少了,也有助於降低了零件不良率。

此外,因基礎結構相近,模組平台讓不同車款能夠共用同一生產線組裝,提升了工廠量產效率。加上全球化市場的今日,把同套平台和生產線系統運用在各廠房,便能在確保品質的同時建立一致性標準,降低了「全球戰略車款」的推出門檻。

增加了產能又降低了成本,模組化平台有助提升規模經濟,至於透過模組化平台省下的成本,讓車廠也能有更彈性的資金運用,進而投入電動化動力系統、高容量鋰電池、車載作業系統、駕駛輔助機制或甚至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上。

受益的也不只有車廠。對於消費者而言,模組化平台的運用,讓車廠能夠提供更多元或較經濟的產品選擇,有機會更適切的滿足買家多樣的購車偏好或需求,且車款的更新頻率也有望藉此提高,加速產品的推陳出新。

模組化平台的隱憂

雖說模組化平台好處多多,但對車廠而言其實也是兩面刃。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在於車輛設計模組化、規格化的同時,也限制了產品之間相互區別能力,讓彼此獨特性被犧牲了!

這可能導致「產品價值被稀釋」,如雙生車可能被貼上「換殼」或「貼牌」的印象,即便車廠在不同的產品間,可能透過調整細部設計、材質用料或配備豐富度來做出產品差異,但仍容易因雙生身分而被消費者所忽視。

此外,在跨品牌的雙生產品中,尤其當品牌定位間存在明顯不同,高階品牌的車款也傾向被低估其價值,類似的論點好比把Lexus ES暱稱為「豪華版Toyota Camry」,縱使兩車在產品定位和主要客群並不重疊。

除此之外,不論車廠或消費者都不想遇上的,就是大規模召回的潛在風險。因為模組化平台的運用,也更廣泛地共用零組件和生產線,一旦其中有車款發現零件或組裝過程存有缺陷,可能會連帶涉及他款產品並大幅增加召回數量。

即使如此,模組化平台仍被預期為主流車廠的發展重點之一。隨汽車產業邁向純電化,不僅動力系統相對燃油車簡化且適合模組化設計,日益嚴峻的排放法規也帶來迫切的電動化轉型需求,讓模組化平台未來在電動車的成本控制、加速投產和推動平價化、普及化等方面,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16
對我幫助不大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發佈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