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電子後視鏡新法上路!與傳統後視鏡相比有那些優點?
邱翔
邱翔車與生活,如你如我
9,275瀏覽/2023-03-02
概覽:
電子後視鏡越來越普及,但直到今年才正式入法,究竟法規怎麼規範?與傳統後視鏡相比,又有哪些好處?

電子後視鏡是近年來相當流行的車用設備之一,不論是原廠配備、經銷商售服件或是一般汽車百貨都能買到,但過去國內缺乏相關法規及檢驗標準,導致市面上的產品參差不齊,民眾也不知道買到的商品可靠度如何,不過今年元旦起,交通部正式將電子後視鏡納入法規,替消費者視野輔助的安全性做把關!

參考歐盟地區於2016年將電子後視鏡入法管理,重新修訂ECE R46法規的作法,國內交通部也制定出「車輛安全檢測基準27-1間接視野裝置」的規範,要求電子後視鏡的性能需達法規標準,除了針對攝影機與螢幕的銳利度、色彩、亮度、對比、變形、閃爍等產品進行測試,畫面延遲及影像更新率也會納入規範中,以減少設備對駕駛反應的時間,由於測試過程複雜又艱深,以下就針對幾個專有名詞、重點檢測項目做深入淺出的介紹。(圖片來源:TUV Rheinland)

無論是「傳統視鏡」或是「電子後視鏡」都可以稱為間接視野輔助裝置,只不過兩者獲取視野的方式差異頗大,前者主要藉由鏡面反射呈像,後者可以視為一般視鏡數位化,是由攝影機、顯示器、圖像處理軟體組成,透過攝影機拍攝車外路況,再將畫面顯影在螢幕上,以提供駕駛視野輔助。

關於「視野範圍」,其實法規要求傳統視鏡與電子後視鏡並無二致,只不過就實務來說,電子後視鏡透過車外鏡頭來捕捉影像,可以避開車輛結構本身帶來的視野遮蔽,並帶來更寬廣及清晰的視野輔助。(圖片來源:ARTC)

使用電子後視鏡,最害怕的就是遇到螢幕閃爍畫面不流暢、影像更新速度慢或是圖像變形影響識別等,因此法規在制定檢測基準時便有納入考量,針對電子後視鏡大致上有「輝散區域測試」、「影像更新率」、「幾何畸變」、「閃爍測試」等項目。

首先,「輝散區域測試」是為了確保電子後視鏡的攝影機,在面對各種環境光源時都能及時處理,不會出現過曝或太暗的情形,而螢幕則要求要能均勻顯示畫面,同時也要具備可手動或自動對應環境條件,調整平均亮度的功能;而為了確保攝影機前面的物體動作顯示平順流暢,法規也有明確規範系統的「影像更新率」應至少為30赫茲,才能確保影像顯示穩定又清晰。

「閃爍測試」主要驗證螢幕的可視度是否清晰,該試驗會將攝影機位於靜止畫面前(如黑白棋盤圖),並使用約500 lux的場景照明亮度來檢驗閃爍現象,目的是為了確保螢幕90%的影像區域並無閃爍;電子後視鏡的攝影機多數是使用廣角鏡頭,因此圖像變形在所難免,不過為了讓使用者能清楚辨識路況、不至於受到太多干擾,因此法規在「幾何畸變」的測試項目,便要求系統在最小需求視野範圍內,其投影的最大畸變率不應超過20%。(上圖來源:ARTC)

洋洋灑灑談完了電子後視鏡的「法規面」,那「實務面」上它到底好不好用?跟傳統後視鏡比又有哪些優勢?

優點:超廣角視野、視線不受阻擋、整合多樣功能

有在開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傳統後視鏡照射角度有限,且會受到車輛結構以及後窗造型的限制,無法很全面的提供後方視野,然而電子後視鏡因為攝影機裝設在後擋風玻璃,避開了B柱與C柱的遮擋,再加上廣角鏡頭能提供至少140°以上的超廣視野,大概可以涵蓋4~5個車道的距離,看得更廣、視野死角也少,變換車道時會更放心。(圖片來源:全視線官網)

傳統後視鏡不只後方視野限制多,遇到後座載滿人、乘客身高較高或是尾廂行李太多時,也常常會卡到視線,但就如前面所說,電子後視鏡的鏡頭安裝在後擋玻璃上,可以完全忽略車室內的障礙物,後方視野可說是相當開闊!(圖片來源:Mio官網)

隨著科技發達,目前市售電子後視鏡除了畫質越來越好,也整合了相當多實用功能,常見的如行車紀錄器、倒車顯影、停車監控錄影之外,也有內建GPS,提供超速照相、科技執法預警等提醒功能,「一機多用途」可說是相當便利,其中筆者最愛的還是整合行車紀錄器,畢竟江湖在走,防人之心不能少!除了發生車禍時可以舉證外,遇到惡意逼車或是假車禍詐騙都能自保!(圖片來源:PAPAGO官網)

好文章,鼓勵一下
對我幫助不大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0

文章標籤

後視鏡
電子後視鏡
車子後照鏡怎麼開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