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都是死角惹的禍?駕駛該如何克服視野盲區?
紹安
紹安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輛夢幻車
4,940瀏覽/2023-01-13
概覽:
近期車輛撞死行人的事故頻傳,我國交通部長也呼籲駕駛要「用力看」,身為開車族的我們該怎麼「看」才能克服死角,提升行車安全呢?

車輛死角在哪裡?由於先天車體結構的關係,駕駛者無法由肉眼直接看到、或是藉由後視鏡間接看到的視野區域就稱作「視野死角」,而每種車型的視野死角範圍也不相同,一般小型車前方有A柱及B柱遮蔽視線,並隨著車體型式產生不同程度的盲點區。駕駛後方即便已經有車內與車外後視鏡輔助視野上,不過行車時,左右兩側仍存在大面積的盲區。
大型車輛的因為車身較長、車體較寬,且通常駕駛座位置也比一般家用車較高,車身四周易產生大範圍的視野死角,駕駛若沒有確實停止查看,很容易忽略其他用路人,關於大車死角的詳細介紹,可參閱本站先前的文章報導。而身為駕駛的我們,該如何在車輛行進時降低死角的危害呢?
行經路口減速慢行
很多駕駛說「沒看到」的車禍,其實多數是車速太快!因為視野範圍會隨著車速提升而越窄,當靜止時,人的視野可達約160~210度,隨著車速到達40km/h時,視野就會縮減至約100度。因此車輛行進路口時務必放慢速度,畢竟光是用餘光掃後視鏡少說也需要2秒,在看到其他用路人之後才會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轉彎時,先停、看再行
車輛死角多數來自左右兩側,因此轉彎前需多加注意,先停下車輛,並觀察左右兩側是否有來車或行人,確定沒問題時再起步轉彎,這也是許多路口設置停止線的用意。
移動身軀、擺頭觀察
雖然車輛存在著如A、B柱等無法改變的結構特性,但是人的身體是活的,因此轉彎時善用上半身前傾,左右擺頭等動作,就能看到被A、B柱擋住的區域。
轉彎時不要切西瓜有些駕駛轉彎時會採用「截彎取直」切西瓜的方式通過,而非如法規規定的「轉彎車必須開過路口中心點後,才能夠逕行轉彎」。但這樣的行為會使轉彎角度變小,進而讓駕駛的可視角度減少,如果再加上車輛本身A柱阻擋的因素,很容易會對斑馬線上的行人造成傷害。
保持安全車距
安全車距除了避免煞車追撞,對於強化視野也有舉足輕重的功效,若是跟車距離過近,目光所及便幾乎都是前車車尾,很難看清前方的道路狀況。適度保持安全距離,遠離前車、受到遮擋自然較小,更能利用周邊視野掌握前方路況。建議市區維持20~30公尺車距,高速公路時速100公里時維持50公尺車距較安全。
善用電子輔助配備
現今車輛有越來越多先進駕駛輔助配備能強化行車安全,其中像是盲點警示系統、轉向照明輔助與環景影像系統等,都能幫助車主克服視野盲區。
靠右行駛、左側超車
台灣是左駕國家,因此車輛右側的視野死角較多,行車時建議優先行駛外側(右側)車道,這樣駕駛座便會在道路相對中央的位置,駕駛觀察視線較為開闊,超車時從左(駕駛座)側超車也較能掌握周圍路況。
上述幾項技巧都能降低視野死角帶來的危險,雖然車體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視野死角,但身體是可以活動的,且身為駕駛的我們更應當擔起保護行人安全的責任,因此每次通過路口或轉彎時,稍微麻煩一點、停下車輛確實觀察,並禮讓人、車先行,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車禍發生。

24
對我幫助不大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發佈留言
0

文章標籤

視野死角定義
車輛行進時降低死角的危害的方法
呸車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