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是什麼?ESC 是「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的縮寫,中文名稱為「電子車身穩定系統」。ESC 是一種主動安全系統,透過偵測車輛的動態狀態,在車輛發生失控前自動介入,幫助駕駛人維持車輛穩定。
ESC 的工作原理是透過感測器偵測車輛的輪速、轉向角度、側向加速度等資訊,當車輛出現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的情況時,ESC 會自動控制煞車和引擎輸出,幫助駕駛人修正車身方向。
ESC 的作用是防止車輛失控,提升行車安全。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的研究,ESC 可減少 30% 的致命翻覆事故。
ESC 已成為現代汽車的標準配備,在台灣,自 2023 年 7 月 1 日起出廠的新型汽車皆須強制配備 ESC。
ESC 的使用方式如下:
•ESC 通常在出廠時為預設開啟狀態。
•部分車輛可透過儀表板上的按鈕或開關來關閉 ESC。
•在一般道路行駛時,建議保持 ESC 開啟狀態。
•在越野或賽道等特殊情況下,可考慮關閉 ESC。
ESC 的一些常見問題:
•ESC 會影響車輛的性能嗎?
ESC 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車輛的性能,例如在激烈操駕時,ESC 可能會降低車輛的極限速度。不過,ESC 的主要作用是提升行車安全,因此在一般行駛情況下,ESC 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ESC 會在所有情況下都起作用嗎?
ESC 並非萬能,在極端情況下,ESC 仍可能無法防止車輛失控。例如,在高速行駛時,如果駕駛人突然轉向,ESC 可能無法及時介入,導致車輛失控。
•ESC 需要定期保養嗎?
ESC 的感測器和控制元件需要定期保養,以確保系統正常工作。一般建議每隔兩萬公里或一年進行一次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