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
標簽首頁>行人友善

行人友善

行人安全友善計畫是臺北市政府在2023年5月22日提出的計畫,旨在建構行人安全友善環境,減少行人交通事故。計畫以「通暢行人環境」、「確保路口行人安全」、「提升大車轉彎安全」及「落實人本理念的道路設計」四大主軸,研訂10項策略及34項工作項目。

通暢行人環境:改善人行道淨寬不足、人行道不連貫、人行道障礙物等問題,讓行人能夠安全且順暢地通行。

確保路口行人安全:設置行人庇護島、縮短行穿線、優化號誌等措施,讓行人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穿越道路。

提升大車轉彎安全:設置大車轉彎輔助設施、改善路口視線死角等措施,降低大車轉彎時對行人的傷害。

落實人本理念的道路設計:以行人為中心,考量不同年齡層、身障者等的需求,設計友善的道路環境。

計畫預計在2028年完成,總經費約新台幣180億元。截至2023年12月22日,計畫已完成14項工作項目,包括:

修訂行人優先通行自治條例
完成34條主次要幹道機車退出騎樓
設置1,400座行人庇護島
縮短1,200處行穿線
優化1,200處號誌
設置2,000處大車轉彎輔助設施

計畫的推動已取得初步成效,根據交通局統計,2023年臺北市行人交通事故受傷人數較2022年減少了15%。計畫未來將持續推動,以打造更安全、友善的行人環境。

以下是計畫的四大主軸的說明:

通暢行人環境

行人安全友善計畫首先要解決的是行人通行環境的問題。目前臺北市許多路段的人行道淨寬不足,人行道不連貫,甚至有許多人行道障礙物,這些問題都會影響行人的安全和便利。計畫將透過改善人行道淨寬、連貫性、以及減少障礙物等措施,讓行人能夠安全且順暢地通行。

確保路口行人安全

路口是行人交通事故的高發地點。計畫將透過設置行人庇護島、縮短行穿線、優化號誌等措施,降低行人過馬路時的風險。行人庇護島可以讓行人有安全的空間等待綠燈,縮短行穿線可以減少行人在馬路上的停留時間,優化號誌可以讓行人和車輛有更順暢的通行。

提升大車轉彎安全

大車轉彎時視線死角較大,容易發生行人事故。計畫將透過設置大車轉彎輔助設施、改善路口視線死角等措施,降低大車轉彎時對行人的傷害。大車轉彎輔助設施可以提醒大車注意行人,改善路口視線死角可以讓大車更早看到行人。

落實人本理念的道路設計

計畫將以行人為中心,考量不同年齡層、身障者等的需求,設計友善的道路環境。例如,計畫將在人行道上設置無障礙設施,讓身障者也能安全通行。

行人安全友善計畫的推動已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臺北市行人交通事故受傷人數較2022年減少了15%。計畫未來將持續推動,以打造更安全、友善的行人環境。